为天津人的骄傲——张祥青 默哀(2 / 3)

加入书签

1995年前后,张祥青自己开烧结厂,“仍然走的是捡垃圾的老路子,不同的是目光从首钢垃圾山中的废钢转向烟尘中的铁泥。”这一转折,让张祥青的一条腿迈进了实业的大门。

1998年,张祥青、张荣华成立了河北丰南冀发特种钢材有限公司;1999年,张祥青又在河北成立了唐山市合利钢铁厂。“我们董事长雷厉风行、举枪就打、决断果敢。”荣程联合钢铁集团的一位高管这样评价自己的董事长。而上述两个动作,或许可以被视为张祥青进入实业的标志。

3个人成就

缔造百亿钢铁帝国

2001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张祥青从一位朋友那里了解到位于天津津南区葛沽镇天津渤海冶金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些情况,获知该公司正在寻求资产整体出让事宜。而此时,他正在酝酿着事业生涯中一次本质上的飞跃,要大发展。从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角度考虑,他萌生了出资购买渤冶的想法。一个投资2.8亿元的重大决策在张祥青的思维方阵里迅速酝酿,并在14天之后付诸于行动,他要势在必得。别人前进一步,他跨越一个台阶。这就是他和一般企业家的区别所在,也许,正源于此他才能够做大做强。

小学四年级时,一个比张祥青大5岁的孩子,突然向他抛来一团很硬的泥巴,很痛。他忍着疼痛到河里去洗泥巴,然而,地震后残留在河底的废墟里的铁片扎了他的脚,脚底板上的肉全都被割开,就像一条泥鳅血淋淋匍匐在上面。他被送往医院,缝了7针。

由于无法正常行走,张祥青被迫留级一年。“由此我变成同班同学中较为年长的学生,我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我寻找到独立人格,以独立方式做我需要做的事情,不再盲目跟从他人。人生的改变,可能往往在某一不经意之间。”张祥青感触道。“很奇怪,现在看来,这道裂缝很像北斗七星。”

由于那时家里还很穷,哥哥为了他上学,只能向别人借钱,借来的两元钱中一元交学费,一元买本子和铅笔。年少爱玩的张祥青看到同学把一分钱硬币在纸上做成印,他也学着玩。回家后,立刻被嫂子打了一顿。“我很快意识到,不可以做败家子,不应该把本子的最后一页浪费。”张祥青说。

念完初中第一学期后,15岁的张祥青辍学了,并开始了捡破烂的生活。张祥青认为,如果他工作,可以更好为家里分忧。“即使是捡破烂,我也是很快乐的。捡破烂教会我如何寻找机遇,以及面对强者如何保护自己。”张祥青说。

白手起家

张祥青执意并购的这个企业前身是1993年,由当地镇政府和其他两家企业联合出资兴建的“天津渤海冶金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成立3年后由于各种原因陷入停产困境。而此时,张祥青和妻子在唐山丰南创建的冀发特种钢材有限公司已经走上了持续发展的强企之路。

15岁的张祥青,受政府照顾,进入唐山的一家铁厂当了一名工人,结束了边上学边捡垃圾、割猪草、卖冰棍的日子。

18岁时,刚刚成年的张祥青结束了铁厂的工作,到三哥当兵的地方——石家庄学习做豆腐的手艺,他期望能做点小生意,摆脱生活的贫困。学习归来,张祥青开始一个人单过,他起早贪黑地做豆腐,然而,人生失败的教训却从这里开始。

1991年,靠磨豆腐、卖早点攒起1万元的张祥青夫妇,终于成了万元户。听朋友说倒腾废钢能赚钱,张祥青就把家里的小买卖交给爱人张荣华打理,自己开始介入废钢生意。他怀揣家里仅有的1万元,加上从岳父、哥哥、姐姐那里拼凑来的,共计1.8万元,北上北京。没想到,第一笔生意就把自己的1万元全部赔光。

1993年,张祥青赚到了300万。随后国内整个钢铁市场低迷,废钢是卖给钢厂做原料的,而很多钢厂纷纷倒闭,废钢卖出去收不回钱,工人半年开不了工资,产业的上下游互为债主,整个行业陷于三角债之中。扛到1995年,张祥青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废钢生意给了张祥青享用一辈子的经验:一条路走久了肯定会死,因为市场就那么大,人越来越多,所以就要变革,寻找新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