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要量力而行(2 / 3)

加入书签

佟梅英开始有点儿担心,自家儿子以前有一段就是这副书呆子模样,不合群,后来好不容易恢复了野小子属性,又走了另一个极端,穿墙越脊浪里黑条草上飞树上爬招猫逗狗人见人烦,学习成绩虽然不错,但该闯的祸该犯的错该挨的揍一样不少。

大院的家长们普遍认为,这才是标准正常的少年。

他也羡慕秋季田径运动会上身姿矫健的同学们,但是这具身体目前还是不中用啊,且得忍耐一段时间。

这期间伊河乡各族群众奔走相告的一件大事是,乡政府购买的二十四英寸日立彩电到货了,政府院子里还拉起了三十多米高的不锈钢钢管天线,用三条钢索斜拉支撑固定,大风天也能保证稳定,清晰接收州台信号毫无问题。

吴胜利同志大手一挥,决定每晚把电视搬出去,就摆在乡政府大院露天放映,各族群众随意观看。

这事办的大气,按尔建国同志的原本设想,大彩电放在会议室,供乡政府干部和家属看看就得了,也算一项福利。

结果吴书记却来了这么一手,既让群众高兴,干部们也无话可说。

二中在恢复高考的这些年,总体成绩一般般,但学校曾经出了个考上华清大学的天才,就靠着他的余荫,学校在伊州境内仍然小有名气。

这个学生是八零年考上的华清大学,家庭情况非常的一般甚至很差。

父亲是锅炉工,母亲有残疾,两人都是大字不识的文盲,偏就生了个天才儿子,一朝惊才绝艳凤鸟高飞,引一州十七县市惊叹三年。

二中的校领导也是有点儿发昏,这几年天天拿这个特例说事,给自己贴金,他们也不反省一下,自己学校真要是如此牛叉,怎么三年过后仍然没复制奇迹?

四五百毕业生每年预考先刷一半儿,高考发榜后连中专技校都算上,每年也就不到四十个幸运儿考走。

每晚八点以后,乡政府院子里挤满了来看热闹的人,来的晚了只能在人群外圈听个声,说起来二十四英寸是这个阶段能买到的最大尺寸的电视机,但露天电视和露天电影还是没办法比大小的。

八零年代的电视节目单很简单,很长时间里都是录播新闻联播为您服务之后,放上两集电视剧然后说再见。

尔东和梁氏三兄弟挤在人群里,兴致勃勃的观看鲁东电视台出品的《武松》。

电影《少林寺》之后,武术大热,国内电影厂电视台也趁热出了一些武侠片,但是边疆人民在电视上看到的第一部武侠传奇题材的电视剧,非《武松》莫属。第二部沾点儿边居然是舶来品,《侠盗罗宾汉》。

电视的新鲜感在尔东这里也就持续了不到三天,他很快恢复了自己的既定节奏,学校家里两点一线,和三头虎之间的走动也不那么密了,埋头按自己的时间表行事。

……一年后,尔东偶尔路过二中,专程去教学楼瞻仰了传奇华清大哥的照片。

放大了的大幅黑白照已经有些陈旧卷边儿,天才兄头发蓬乱,戴着厚如瓶底的眼镜,方面塌鼻阔口,看起来很是朴实憨厚,朝着朝觐的人们用力的挤出个笑容。

晚上看到应该会吓一跳吧,尔东心想,那张巨照和遗像实在是差不了多少……

日子一天天按部就班的过去,尔东每天早起快走,背书,吃饭,上课,自习,晚上也加走三圈,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安排的很满。

毕竟重回少年,他当然羡慕在足球场上飞奔的梁家三头虎,以往的四人组合在伊河中小学无往不利,可惜现在只能远远的看一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网游竞技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