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下步内政考量(2 / 3)

加入书签

同时每省驻扎1-2个地名师负责区域防御,弹压可能出现的乱民山匪。编号师根据进攻需要,机动驻扎,不固定在哪个省。

这些正规军都只服从参谋部的调遣和指挥,不受地方管辖,也不插手地方事务,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军政勾结,出现尾大不掉的力量。

所以即使巡抚能掌控民政、刑名,他也掌控不了军队,不可能形成中央不能掌控的藩镇。

考虑现在是战时的特殊需要,可以视情组建方向兵团,由参谋部派出高级军官担任督师,对一个方向的军队实施统一指挥。

目前,振明军已经设立晋北、洛阳两个方向兵团,分别由卢象升和宋继烈担任督师。

采取内阁制可以有效分担政务,但必须防止内阁权力膨胀,凌驾于皇权之上。

这些问题没有考虑明白之前,林峰决定暂缓称帝,可以先自行改称振明王,试行一下后续的政治体制。

都这么大地盘了,手下将领无数,再称一个侯爷也太掉价了。

但是林峰挺喜欢振明这个名号,历史上明朝算是得位最正的汉人朝廷,也一向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节著称。如果有可能,还是沿用振明为好。

需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地方官府设置问题。

下一步,林峰考虑还可以根据攻打张献忠和满鞑的需要再设立方向兵团,提高指挥的效率。

以前振明军占据的地盘不大,总督府可以直接管辖各府。现在已经占领了接近三个省十七八府的地方,总督府直接管府肯定管不过来,必须要考虑设立省一级的行政建制了。

现在明廷对省级官府设置的是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权分立的制度,相互制衡,但导致了相互扯皮、效率低下,又不得不设立巡抚、总督来统筹。

但奇葩的是设立了巡抚、总督,又不减少三司设置,导致机构重叠,官位混乱,职责不清。

于是林峰考虑直接在一省设立巡抚负责管总并具体掌管民政事务,设立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负责刑名和军事事务,但这两司都实行双重领导,既要接受巡抚的领导,又要接受总督府司法司和参谋部领导。

而且都指挥使司只负责指挥民壮力量、征兵和后勤补给等军事事务,这样也不用担心巡抚会权力过大,产生造反等心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