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章 桓公五年(1)(2 / 3)

加入书签

冯猛地拍了一下桌子,然后站起身左右走了几步:“有趣!实在有趣!原来竟是从如此细枝末节出手。颇有几分经略筹谋之意。”若是手边有钟磬,他怕是恨不得亲手执之,再高歌一曲。

“可惜宋公只擅长在人后谋划,于战场而言,天资实在平平。”公子突的评价中分明没带情绪,却着实不怎么好听。

“比起子元确实不如。”冯丝毫不以为耻,反而亲热地笑着,甚至唤起了公子突的字——公子突的母亲为宋国雍氏女,雍氏为宋国上卿,颇受宋公冯宠信。

公子突皱起眉:“别这么称呼寡人。”他以郑国国君的身份警告道。

【我们通常认为《史记》是史书权威,这当然是没错的。哪怕时不时能感受到太史公一些很明显的褒贬之意,但他至少史事本身的

源。然而若是让在场众人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也是答不上来的。

既非自己直系血亲,又非强大的敌人或忠实的友邦,谁会在乎这等小事。毕竟这样灵活的中等诸侯国,同时也是麻烦的代名词。吞并它的利益不足以弥补所付出的代价,但有时候又实在扰人。

对此,郑国有很充分的话语权,毕竟,繻葛之战陈国也又来了。

【《左传》只说是因为陈桓公的兄弟佗在他病重时杀死了太子免,以至于国人四散,所以“再讣”。《史记》对这一段的描述又有点不一样,记载由于公子佗为蔡女所生,所以蔡国为了立他为陈侯杀死了太子免,除此之外还杀了五父。】

【但是《左传》中,五父和公子佗根本就是一个人,总不能搞一出我杀我自己吧。而《史记索隐》则给出了清晰的论证过程,来说明这里确实是《史记》写错了。】

【这个考证过程比较复杂。已知陈桓公后下一代国君为陈厉公,两本都这么写。《史记》认为公子佗就是这位陈厉公。《左传》则写陈佗下一年为蔡人所杀,鲁庄公二十二年又提到陈厉公是蔡女所生,蔡人杀了五父然后立他为君。】

【我们先看鲁庄公二十二年这条记载,和《史记》基本吻合,所以陈厉公的身份经历是没有问题的,蔡人杀五父也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陈厉公是谁?】

【《左传》的陈厉公名跃,佗为君不足一年所以没有谥号;《史记》则写陈厉公七年为太子免的三个弟弟所杀,其中最大那个叫做跃的成了新的陈君,然而即位五个月就死了,谥号是利,陈利公。】

【首先,厉和利哪怕是古音也很相似,完全有可能混掉!所以利公的事迹都可能还是发生在厉公身上,根本没有换人还是陈厉公。其次,《左传》先写桓公六年蔡人杀陈佗,庄公二十二年追溯陈厉公时写蔡人杀五父,二者都为蔡人所杀。】

【再次,庄公二十二年记载与《史记》唯独不同在没有杀太子,如果五父即陈佗,太子此时已死,当然只诛逆贼。最后,《左传》根本没有陈利公,而《史记》的厉公陈佗之死是因为他淫于蔡,……这件事记于《公羊传》桓公六年,陈君佗之死,没提谥号,与《左传》相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