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1章 再见,基地(2 / 2)

加入书签

登艇之时,林恩站在甲板上转头回望。这洞库四壁仍是那样的光滑,天然环境加上后期加工,使得这里成为幻境一般的存在,然而单调的色泽映衬着单调的生活,站在长远角度看,这里并非世外桃源,而是一所远离喧嚣、有美食供应、有美女陪伴的特殊监狱。

再见了,避难所!

再见了,朋友以及假装是朋友的人们!

再见了,那个不知名的东方“瓷娃娃”!

这不会是诀别,终有一日,我会将崭新的希望带回给你们。

加利福尼亚大学本身并非林恩的目标,而是曾在这里长期担任教员的奥本海默。尽管担任“曼哈顿”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后,奥本海姆已经不再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教书,但考虑到这项工程调用了大量的科研技术人员,他肯定没少从昔日的教师同僚和得意门生中启用助手,从这里开始顺藤摸瓜是比较容易入手的。也正因如此,林恩和坦泽自定的交流学习项目是物理学的粒子研究方向——坦泽对这方面不甚了解,只能凭着林恩多几十年的常识性知识稍微糊弄一下,反正学校里够分量的学者都去核武器项目了,交流是个很好的问询借口。

在假身份方面,林恩、坦泽、特奇梅尔三人属于一个活动小组,汉德马克、迪格里奥、布鲁尔、威瑟四人属于另一个,他们自称“武器博物商”,也就是向私人或组织出售武器用于收藏、投资的中间军火商。林恩给他们安排这样的角色颇为大胆,尤其需要扮演者的演技和灵活应变能力,但这最大的好处在于欧洲战争已经结束,英、法、荷、比等国都有大量的剩余武器,再加上各国缴获的德制军火,正是大量买进用于收藏和投资的好时机。用不了多少年,这些战争藏品的价值就会大幅上涨,借着这桩不错的生意发笔横财,还可以顺带为今后的战斗行动储备枪械弹药,属于一举多得的盘算。

队伍里余下的两人,沃尔里希和费克,主要负责扮演北欧来的落魄贵族,在橡树岭周边看地、买地、招募劳力、开垦、种田。在美国当地主固然不算是什么风光的行为,关键是找个合适的理由购买旧式飞机作为喷洒农药和播种之用,以便于利用迷航的机会对关键地带进行空中侦察,即便被美国军方拦下来也有理由说得过去——此前伯特莱姆给沃尔里希和费克安排的身份本来就是芬兰来的商人,从商人摇身一边成为乐于种田的农场主,身份方面的证明文件甚至无需重制。

临出发前12小时,帝国近卫军陆兵第1团营房宿舍,林恩满怀感情地对沃夫鲁姆和弗雷德里克解释了他们落选的缘由,并信誓旦旦地向他们保证,这次远行绝不是永别,自己也不会抛下他们独自享福,因为他们的未来不会是在这不见天日的洞库,也不会是在陌生的异国他乡,他们的理想是终有一天昂首挺胸地重返欧洲大陆,获得在阳光下行走的权力!

临出发前6小时,林恩在房间里踌躇,犹豫着是否应该去戈培尔的别院,去试着再见她一面。自己是有信心凭着过人的见识和足够灵活的头脑玩转这次美国之行,可此去很难说需要多久时间才能归来,这期间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眼下谁也预料不到,没准走时还是“瓷娃娃”,再见已是某位军官的新婚娇妻了。然而,戈培尔别院的围墙不高,却非普通人可以随意进出的,在没有邀请的情况下,自己总不至于鲁莽地冲岗过去,然后戈培尔时说处“我未归、她不嫁”这样话来,那样只会被认为是精神压力过大而导致出现情绪混乱,结果反是背道而驰。

林恩在心里默默立下了这样的誓言。

出发前半小时,林恩来到了“避难所”基地的1号潜艇码头,这一群平民装束、拎着大小行李箱的人看起来就像是报团出行的游客。他们中衣着光鲜时髦者有之,装束朴素寻常者亦有之,但身材只有高矮而基本不分胖瘦,结实健壮的身形一看就是多有训练的,年龄也基本上集中在青壮阶段。

尽管没有警报,码头周围却矗立或走动着相当数量的警卫兵,他们一个个神情严肃、目光炯炯,手里拿着货真价实的自动武器,极为警惕地注视着码头及周边的情况。如此

肃穆气氛,加上行动指挥官伯特莱姆上校事先已有告诫,这些即将出征大洋彼岸的人员都刻意保持着沉默。

重回这潮湿且有清冷气流拂动的码头洞库,林恩难以抑制记大脑深处的记忆喷泉般涌现,“叛逃事件”中所见的那些触目惊心场面历历在目,当时试图抢占潜艇离开基地的官兵大多数都落了个被当场毙杀的下场,以至于他总觉得这里仍有股子阴冷哀怨的气息在盘旋。

安排给这30名执行特殊任务者(另有20人直接从南美前往美国)的运载工具,是一艘刷去了编号和徽标的黑色潜艇,它圆长的艇身具有相当的流线型,并无寻常的甲板炮和防空武器,指挥塔舱的线条也更为低矮可宽阔。和以往出航时的忙碌不同,此时甲板和塔舱只有寥寥几名潜艇官兵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但从他们的表情和姿态来看,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