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章 楚王胜(4 / 5)

加入书签

“主君,二三子。”

高赦朝众人一拱手,说道:“中原的孔子有一句话很在理,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吾等此番兵变,倘若能得到楚王,将这次入郢说成了奉召而行,再让主君兼任令尹、司马之名号令楚国,则无所不从。然而如今楚王章已逃走,随时可能号召楚国其他县公勤王。吾等现如今最需要的,不是争吵,而是一面旗帜,一面让吾等此次兵变继续名正言顺,让兵卒们继续心甘情愿战下去,让楚国的县公、百姓看到另一种可能的旗帜!”

“说的对。”

“高子所言甚是。”

众人纷纷颔首,连白公也不由侧目,这下所有人都停止了说话,盯着他,想知道这位白公的谋主有何高见。

“那还等什么,立刻伐蓝邑,擒楚王!”

舒触拱手对坐于上方的白公说道:“主君,如今无非是因为破郢都伤亡较重,已经无法分出太多人去蓝邑,吾等应该再度从淮南继续调兵,增援郢都,然后派五千人北上追击楚王!”

另一位谋士却站出来反对:“就算攻下蓝邑也没用,楚王随时可能继续向北转移,现在或许已经走了,倘若被他到了鄀城,那是楚国陪都,城高池深,恐怕难以轻易攻克。长期顿兵城下,别处的勤王之师抵达,里外夹攻之下,岂不是要大败?”

他说道:“如今之计,不如先利用吾等手里的县公、贵人,给他们的族人送信,要挟郢都周边的城邑投降,然后主君再让淮南之兵沿着大江往上游打,只要控制沿江,半个楚国就到手了,吾等也不必在郢都孤城,无法出去。”

“糊涂!”

高赦一笑:“二三子,赦乃齐人,并非楚人,便在此大胆说说对楚王章的看法,勿要见怪。”

他突然朝地上啐了一口,说道:“楚王章对我来说,既非君主,也非王者,他只是一个黄毛孺子,每日锦衣玉食,被朝臣屏蔽了耳目,不知民间疾苦,凭什么让他坐在章华台上统治楚国?”

然后他指着白公胜说道:“吾等的主君却不同,论出身,他乃是楚平王长孙;论功绩,他是楚国百年来唯一一个开疆拓土,收复失地并毁灭了吴国的大功臣;论眼界,他曾经在赵国呆过,知道北方赵侯的咄咄逼人,故而才在楚国开始变法,希望能富国强兵,却被奸臣所阻,不得已只能兵谏。主君的志向吾等都清楚,只希望能做令尹、司马,辅佐楚王章振兴楚国……但如今熊章不识忠臣之心,竟如同一条丧家之犬般钻洞离开,弃国而逃,这等鼠胆之辈,还有何德行再回到此处,做楚国之王?”

众人震惊,面面相觑,但却对他的说辞颔首不已,有人还站出来应和道:“不错,是白公给了吾等礼遇和爵禄,而非什么楚王章。”

舒触骂道:“若能得楚王,勤王之师投鼠忌器,自然不敢强逼,吾等可以不战而得楚国,你却贪城邑而忘王,这是本末倒置!”

接下来是持续的争吵,在白公的幕府下,每位谋士、将吏都有权发言,他们也各自把握机会,卯足全力发表自己的观点,唇枪舌剑,争论不休,谁也没办法说服对方。

而拥有一锤定音之权的白公胜却不发言,只是阴着脸坐在案几后面,静静地坐着,凝神倾听。

因为没能顺利捕获楚王章,这场兵变陷入了失去目标的混乱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间难以抉择……

就在这时,沉默已久的白公手下第一谋臣高赦,却重重地拍了拍案几三下,待到众人静了一些,他才站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