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〇七章 大厦将倾(2 / 4)

加入书签

第四装甲集团军下辖第五十二步兵军、第四十八装甲军和第二党卫装甲军共二十五万人。两千一百辆坦克,两千五百四十余门火炮;第八集团军拥有十二个师,十六万人,七百二十九辆坦克和三百八十门火炮。

此外,还有二十个师部署在上述各突击集团的翼侧,由第四、第六航空队的航空兵负责支援,这样德军的进攻总兵力达到一百二十九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两万四千门。坦克和自行火炮五千八百辆,飞机四千九百多架。

为什么说德军走霉运呢?

十一月六日清晨七点,就在德军正式进攻发起前,苏军突然出人意料地对德军阵地实施炮火覆盖,给蓄势待发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坦克部队造成了很大伤亡,使得战斗的发起时间被迫推迟了四个小时。

而在战事进行中。德军面对苏军的顽强防守,进展极为缓慢,这就给了苏军集结部队布防并进行反击的时间。

一是趁苏军立足未稳,先期发动进攻战役,二是等待苏军先行进攻。待其疲惫和消耗,能量耗尽之后,德军再行反攻,并抄击苏军后路。

后者古德里安更为看好,但希特勒断然拒绝,认为让苏军抢先进攻过于冒险,还是先发制人比较稳妥。

为了此次决战,德国政府用黄金和机床、机械设备为结算单位,一口气向南华方面订购了四千三百辆豹式和虎式坦克。这两种坦克都是德国方面向南华政府移交相关制造技术后由南华军工集团位于次大陆的坦克和拖拉机企业生产的。至库尔斯克战役发起前,共有两千一百九十八辆坦克通过连接高加索山南北的黑海东岸铁路交货。

库尔斯克突出部犹如一个拳头。从苏军的战线中延伸出来,其正面长约410公里,而底部却不到115公里,而且经过严密侦察,在该突出部发现了众多成建制的苏军驻地,古德里安计划通过一次南北两翼协调的攻击,合围并歼灭整个突出部内的苏军重兵集团。一旦此次战役成功,将大为缩短德军的战线,使德军部队的机动性大大增加。

此时欧洲和北非局势巨变,八月上旬德军非洲军团在隆美尔元帅的率领下强行将意大利在北非的八十多万军队缴械,并以此为要挟,强迫意大利政府提供能够使非洲军团维持半年的作战物资,勉强保住了突尼斯和利比亚。但隆美尔宣称如果不能在未来半年内打通海上补给线,则非洲军团将全军覆没。

此次战役的转折点发生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区。

曾经参与第三次莫斯科保卫战、于八月初调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的瓦图京大将,指挥苏军在正面抵挡德军向奥博扬地区推进,同时于两翼连续发动反击,虽然这些反击一次又一次遭到失败,但却使德军无法全力以赴的攻击他们的主要目标。

希特勒一方面非常需要利比亚的石油,另一方面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是德军中的精锐劲旅,一旦弹尽粮绝向盟军投降,将极大地影响德军的士气。

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认为必须要尽快稳定东线战事,再转而进行西线作战,把盟军从亚平宁半岛赶下大海,打通与北非的海上联系,至少要把隆美尔的部队撤回欧洲大陆,因此于十月十五日发布了作战命令,决定在冬季正式到来前,德军以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联合发动一个钳形攻势以摧毁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联军队,作战代号为“闪电”,寓意德军依靠雷霆一击取得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

战役发起前,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莫德尔上将的第九集团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该集团军共有二十一个德国师和三个匈牙利师,共计三十四万人,其中有六个坦克师,共有一千一百九十辆坦克,一千六百多门火炮。

在突出部的中部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集团军,这支恢复建制没有多久的作战集群拥有十二万人,他们在这个攻势中将起辅助作用,主要任务是保持突出部南北的德军间的联系。

在突出部南部是古德里安亲自统率的南方集团军群,包括第八集团军和重新组建的第四装甲集团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