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九章天堑通途(2 / 4)

加入书签

综合方方面面的情况,运河建设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通过运河,安家军的海军舰队可直接从太平洋的南华湾进入印度洋一侧的安达曼海,两洋之间的航程几乎缩短了一千二百五十公里,由运河调运舰队,不会引起列强的警觉,不会过度刺激已退守苏门答腊岛的日军,可以说南华的东西已经连接到了一起。

通过验收后,政务院总理徐子良、南华建设部部长何京、总后勤部部长常保芳,联名请安毅给运河及东西两侧的新建港口命名,安毅连连推辞,敬谢不敏,最后还是由博学多才的中央政府秘书长蒋云山拍板命名。

原本政务院准备搞一个轰轰烈烈的通航仪式,邀请中外来宾出席,但被安毅强制压了下来。

现在国际上打得热火朝天,根本就没人注意到这条一直处于封闭施工状态的运河的建设情况,而且安家军空军在安达曼海的丹老群岛、阁占岛、普吉岛上设置有前出空军基地,一旦有舰队从附近经过,便派出战机驱逐,而南华湾早已经成为南华的内海,已经成为太平洋霸主的日本海军根本不敢深入,因此到目前为止,竟然无人发现这么一条新水道的产生,这对于南华舰队的调动极为有利。

如果大张旗鼓进行宣传,有极大的可能会引起日本海军的注意,不说别的,仅仅是派潜艇来频频骚扰就不胜其烦,因此运河开通一切从简,没有任何官员前往主持剪彩,在悄无声息中,安然大运河已经通航半个多月,运行情况良好。

海峡省始建立于四〇年年中,期间几次增加市县,但现在海峡省包括了缅南兰比岛至格拉杜里以南地区、山南省南部半岛巴蜀市以南各市、县,以及马来亚北部的吉打市、琉璃市和浮罗岛。

安然大运河前身即是克拉运河,其最早立项于三九年初,当时日军肆虐东南亚,接连拿下马来亚、菲律宾、缅甸等地,印度洋和太平洋成为日本海军最活跃的舞台。作为安家军主要客货物资进出通道的马六甲海峡,也由此落入日本人之手,海内外运输基本断绝。

为了打通南华湾与印度洋乃至欧洲大陆的联系,南华建设部与安家军总后勤部重新拾起了当初暹罗政府威胁英国政府而多次提出商议的克拉海峡运河建设计划。

经过大量工程地质人员实地勘察,克拉地峡位于春蓬市与拉郎市境内,东西最窄处仅五十六公里,最高海拔仅七十五米,且东西两海岸皆为基岩海岸,浪平风静,海平原完全一致,非常利于修建运河。

三九年中,随着安家军撵着盛世才叛军的屁股顺利拿下西印度,穷途末路的法国最后一支舰队也落入海军掌控之中,被马来半岛分隔于东西两边的印度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迫切地需要重新依照舰队实际需求进行编组。

此时德国人的情报机构,仅仅只是注意到安家军正通过铁路和公路,向西亚地区源源不断地集结兵力,如果他们知道从西南西调的军队,有一个集团军在舰队的护航下已经通过这条运河,由孟加拉湾绕过锡兰岛和次大陆南部,驶入阿拉伯海,恐怕不会轻易做出进犯南华的举动。

虽然北方已经是秋冬季节,但处于北纬十度线附近的大运河地区,气温依然很高,好在海风吹拂,减轻了炎热高温的不适感,就是天上的太阳让人有些难以忍受,强烈的阳光不仅刺激着皮肤,也刺激着眼睛,站在阳光之下,一副墨镜是必不可少的,一顶遮阳帽也是必备的装备。

站在运河的防波堤上,安毅头戴帽檐很宽的遮阳帽,鼻梁上架着一副墨镜,身上穿着一身浅黄色短袖衣、短裤的热带军常服,胸前挂着一副望远镜,妻子欧楚儿打着遮阳伞,陪伴在安毅身边,后面跟着一群将星闪耀的拥泵,沈凤道和侍卫们分散在四周,小心戒备。

而且,安家军海军的主要造船厂,皆云集于北部湾、南海和南华湾沿岸地区,新造舰只要送到印度洋,迫切地需要一个沟通东西大洋的运河。

因此,三九年八月,正值马来半岛一年里最热的月份,三个工兵师带着大量施工设备,开到了克拉地峡,后期又加入了在印度、缅甸和马来亚战场上俘虏的二十多万日伪军,分成一个个路段,连续不停地施工。

到今年八月,经过三年不间断建设,运河工程顺利竣工,东西运河口各一座大型军港、四座要塞、横跨运河之上的六座大桥,全部建设完成,护卫运河安全的两个卫戍师及二炮部队一个旅进驻,再加上空军和陆航部队,运河的正式启用提上了议事日程。

九月,当安毅尚滞留于库伦近距离关注东北和远东战事,并与各方势力周旋的时候,南华建设部和安家军总后勤部组成的运河工程联合验收小组已经出发。经过半个月周密细致的检查,得到以下数据:

运河西起印度洋安达曼海一侧新建的港口城市安然城,东至太平洋南华湾一侧同样是新建的城市庆安港,全长一百一十六公里,河面宽五百米,深三十米,双向航道,河口设置有反潜网以及雷达、声纳探测等装置,预防敌对势力混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