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先进制程的产能和光刻机,是重中之(2 / 3)

加入书签

“行!”王华新此行就是这个目的。

他们的测试产线也已经有标准模板了,他们在全国十六个高校和研究所都提供了设备供科研使用,现在无非是多了一家卷耳智能科技,这毫无问题。

王华新迅速的离开,他要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纪弘的需求——在这里,他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刘向东也离开了——计算所、长机所、沪上微电子也有合作在研制光刻机,和光电所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案,或者说,他们的方案才是传统方案,和阿斯麦几乎是同样的路线。

为了绕过专利壁垒,费了很大的功夫,28nm级别目前量产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三台验证机已经验证很久了。

“再说了,你们那东西,真要刻画复杂图案,肯定需要人事先将复杂图案分割成若干个简单图案,然后再一个个的去刻对不对?”

王华新没有否认,而是点了点头:“是这样的。”

“比我之前了解的还好一些,”纪弘先是摇了摇头,随即又点了点头:“能做与不能做,这是本质差别。速度再慢,只要能做,就比不能要强。”

纪弘这话说的没错,先解决有无——至于是否具有商业应用的价值,那是另外考虑的事情。

而且,人工将复杂图案分割?然后一个个去刻?浪费时间?浪费人力?

EUV这边也在不断的突破,但有一些关键问题还难以在生产中解决。

这些问题是否能够和卷耳智能科技合作去解决,这还不是他能说了算的,他还得回去协调和沟通——说白了,他这次来就是考察卷耳智能科技的类思维AI在工业上是否也能有很大的作用的。

考察的结果显而易见,他已经联系光机所的同事一起,准备去和沪上微电子去谈合作事宜了。

……

咱有类思维AI啊,训练训练看类思维AI能不能做,如果能,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AI替代了人工,提高速度,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对对对,我就是这个意思!”听着纪弘的分析,王华新瞬间有些激动:“不知道能不能成。”

“还是那句话,能不能成的,还得看具体训练的效果。”纪弘建议道:“而且,这个训练的时间也不能确定。

“厂区正好还有预留的地方,要不这样,你们提供一台设备,我们合作建一条测试产线,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