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战事焦灼(2 / 5)

加入书签

虽然米哈伊尔也曾在帝国陆军服役。

但米柳京当了20年的陆军大臣,对帝国陆军的感情,肯定比米哈伊尔多一些。

但是这并不能成为阿穆尔向帝国陆军让渡利益的理由。

如果都这样,那谁还会主动投资研发技术呢?

除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所有权之外,斯托雷平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和乔治也有分歧。

大公们对于沙皇来说,就像米哈伊尔之于乔治。

身为乔治的舅舅,米哈伊尔的利益和乔治高度绑定,所以米哈伊尔可能有很多缺点,但是在根本性的问题上,米哈伊尔是不会背叛乔治的。

其他人则不好说。

米柳京跟乔治的关系够好了,亦师亦友,对乔治的帮助也很多。

但是在很多问题上,米柳京的态度还是更偏向圣彼得堡,而不是全部从海参崴的利益出发。

斯托雷平的家族庄园位于立陶宛境内,这个地区在历史上是由较为先进的家庭私有农场经营方式占主导地位,所以斯托雷平认为,家庭私有农场的经营模式,优点多于俄罗斯帝国目前普遍存在的宗法村社制度,以及阿穆尔的大农庄制度。

“单纯就劳动积极性而言,家庭私有农场的效率,确实是比大农庄高一些——”

乔治不涉及宗法村社制度,只说阿穆尔的大农庄。

比如在火炮的问题上,米柳京就认为,乔治应该将管退火炮的技术上交,或者出售给帝国,让军方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更换火炮。

米哈伊尔在这个问题上就很坚定。

乔治并没有漫天要价,给军部开出的价格,是在成本基础上增加一部分合理利润,最终价格比军部从帝国直营兵工厂订购的价格还要低一些。

所以既然军方连这个价格都无法接受,那么纵然乔治将管退火炮的技术上交给帝国,军方也用不上最先进的火炮。

不能说米哈伊尔和米柳京谁对谁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