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之笑望百年(1 / 4)

加入书签

经过了最初半年的激烈,弘元十三年,朝政重又进入了一个相对的平稳期,平稳却并不平静,两边各自建功立业,各自揭露把柄,为防对手做大,双方都争抢着出头的机会,也的确办成了几桩大事,各有加官进爵,也谁也没能越过谁。

弘元十四年,面对着风生水起的朝政,倪丞相和李兆松越来越无力继续把持权力,相继告老离去,新旧顺利交接,局面逐渐清明,控制权重回了文朗手中。

文朗担心的事最终还是成了真,随着我爹吏部尚书之位的卸职,面对如日中天的石家和宋家,慕家略现了弱势,而我因着南方大旱时试探户部尚书的事,反被那个愚忠的年轻人不管不顾的参了一本,谁也没想到他会有那么大的反应,好一通的挞伐,文朗费了大力气才勉强给压下去,也致使立后之事彻底没法再提。

没什么可后悔,户部掌管财政要务,何等重要,愚忠总比媚忠强,看清楚了终是好事,文朗却懊恼万分,说是早知如此该换个人去探,不过耽搁些时日罢了,其实我们都知道那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旱情赈灾拖不得,一拨就是数百万两银子,哪能耽搁凑合。

这件事之后,文朗总觉得对不起我,每每提起都念叨着,最艰难的时期都过去了,竟然在尾声处翻了船,让我这个大功臣担了大恶的罪名,然后又会咬牙切齿的骂那个户部尚书,惹的我每次都要哭笑不得的反去安慰他。

新旧递嬗,投石铺路。

家里终于沉不住气叫人来问我意思的时候,我只回了这八个字给他们,我想他们一定知道该怎么做。

弘元十二年夏,宋家与石家联手,推了另一个皇后人选出来,抚养先皇后嫡子嫡女的涵妃宋碧宁。

纵眼望去,后宫里能与我竞争后位的,也就只有她了。

宋碧宁此时正在忙着操持选秀事宜,而我表达了置身事外的态度。

.

弘元十五年九月,文朗将立储之事提上了日程。

有着多年刻意的栽培筹划,毫不掩饰的重视,太子的人选并没有什么悬念,致恒早早的因身家被排除,致铭那边完全没这个心,致祯又是常年体弱多病没什么起色,致暄的睿智沉稳早已声名远播,叫人反对也寻不到太好的借口。

六月,二十名新秀女中选入宫,太后甚慰,几番夸奖,七月宋碧宁晋为贤妃,八年之后,终于有人在四妃之位里与我比肩,立她为后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可能,连多年前曾支持立我的李兆松也流露了些许拥泵之意。

同月,慕家出面强势争夺,很快拉拢了一派朝臣,其中就包括了绝不可能支持宋家的倪丞相,制衡之势初现。

.

前朝争得再凶,后宫里头变化不大,对于这一切,宋碧宁没有正面问过我什么,其实以她的心性,也根本不需要问出口。日常事务依旧是她在管,我依旧插手不多,因着她的晋位,需要我出面的机会反而更少了,我们二人的相处模式并未有不同,照常时而见面谈天,间或互相走动,但在众人眼中,再平常的举动,也终究是有了不同。

我们拥有了各自的一系阵营,无力争夺后位的宫妃大多按着家里的意思依附了一边,因着这几个幕后人的刻意维稳,虽然偶尔小有冲突,终是没有硝烟弥漫,况且我们都守着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做任何事绝不涉及皇子公主,日子过得平静中有了起伏,两个人时常笑眯眯的瞧着下头人折腾,不点破也不成仇,倒也不失趣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