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度田的准备(2 / 2)

加入书签

待到卢植来到云台殿,刘辩开口道:“卢师,我思来想去,为重新度田、更改税制所需要做的准备不能只等到文若他们任职二千石之时。昔日孝武皇帝以羽林郎为侍从,擢选良将”

此事可以一步一步来,等到数个月后皇甫嵩率军归来再做处置也不是不行。

又如唐时的李多祚,在李治武则天时镇守宫门二十余年,后率禁军参与“神龙革命”,成功逼迫武则天退位。李多祚又在数年之后故技重施发动“景龙政变”,逼迫唐中宗让位给太子,可这一回,随着唐中宗登上玄武门振臂一呼,禁军们纷纷临阵倒戈。

相比于宦官,兵权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这是光武帝重新度田的凭仗,也是刘辩将来重新度田的凭仗。

把这事做成了,不敢说能解决汉室现有的所有问题,但汉家的大部分矛盾都能得到缓解。

刘辩遇到问题能够从朝臣处寻到建议,但远在敦煌郡的太守赵岐就不能这么办了。

其实目前朝中当过羽林郎并且身居高位的,还真有一人,这人很有名,姓董。

虽然而今的郡国兵和中央营兵的战斗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但架不住郡国众多而营兵少,刘辩登基三年多,虽也干了不少事,却远没有开国之君的威望。

在封建时代,指望士卒们在大军之中有自己的想法是很难的一件事,实际上,以严苛的军法来论,尤其是在战时,更是力图把士卒们变成只知道执行军令的人偶,什么主观能动性,那不是底层士卒该思考的事情。

刘辩不求羽林郎们外任县长,他的目标很明确,军队。士人们再怎么诗书传家,军中总是不同的。

现在各地都很平静,唯一还有乱子的卢水胡汉室早有准备,闹不出多少幺蛾子。

也因此,敦煌郡虽然是河西四郡中距离雒阳最远的,却也是最忠诚的!

赵岐上任后,首先面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敦煌郡各县的各类案件,留任的县长不能决,俱积累了下来,其中最早的甚至能追溯到上上任太守赵咨离任的时候。

但敦煌的大族们并不是在所有层面都这么忠诚,太守空缺的这几年,也是大族们田亩暴增的几年。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不管是世代从军还是有才能的良家子,都是刘辩的目标。

敦煌郡是河西四郡中最特殊的,本郡的汉人是四郡中最多的,豪族也多。

刘辩一说,卢植便明白了刘辩的意思,以前的羽林郎发展到现在变成了三署郎官。

卢植很明白刘辩的意图,在用各种手段止住了汉室的倾颓之势后,接下来的一切作为,都为了重新度田更改税制这二合一的大目标进发。

所以,对于刘辩来说,他最有效的着力点还是中高级将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