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第189章 刘辩的反应(2 / 3)

加入书签

于是乎刘辩写了一张小纸条,以许攸口供中关于袁绍的部分询问袁隗。

正在养病的袁隗拖着病体向刘辩请罪,言说他在前一天晚上得知了青州的叛乱,只是还没来得及在朝堂上提起,尚书台就来人通报此事了。

刘辩罚酒三杯,将此事揭过。

刘辩借着袁隗的手,罢免了一些反对整顿吏治的官员,由此所造成的震慑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官僚们拥有灵活的底线,如果刘辩再行党锢,必然会有一堆人辞官,但刘辩只是找了一个合适的理由选择性的罢官,还有名满天下的袁隗为之背书。

相较于王允在许攸大逆不道言论上的讳莫如深,校事部传来的就详细多了,完美地向刘辩展示了有个如臂使指的情报机构的好处。

许攸所言,在刘辩看来,倒有几分打破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子。

当然,放在他所处的这个时代背景下,他作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不会跳出来反对天子受命于天。

毕竟时代背景和经济基础在这儿了,生产力决定了大部分人口必须与土地紧密绑定。

其实不论是刘辩还是卢植,当初选择动用西园军去青州平叛,除了青州黄巾的隐患外,最大的原因是要借此向天下宣告朝廷继续整顿吏治的决心,不曾想事情会有如此发展。

最关键的是,只是罢官而已,甚至都没有人催促被罢之人立刻回乡,被罢的还多是和袁氏联系紧密之人。

刘辩不觉得许攸能与这么多豪族之人有牵连,与张俭不同,许攸的名声不足以让士人宁愿破家也要相助。

刘辩隐隐猜到了许攸所想,不过他还是将许攸的供词留存下来,现在不用,万一以后能用到呢!

刘辩唯一的疑惑是袁绍与许攸的联系是真是假,毕竟袁隗上书与青州叛乱的消息抵达雒阳的时间,配合地过于巧妙了。

现在的袁氏在袁隗封侯之后彻底成了新政的支持者,甚至在知道三辅屯田缺乏基层官吏之后,主动派遣袁氏的年轻子侄前往三辅。

这时候显然是不适合为了将死之人的话打压袁氏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