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第161章 耳目(2 / 3)

加入书签

侍中贾诩迁为校事校尉,比二千石,以倍受关羽称赞的伍孚为副。

十常侍还有别的事要干。

答应了这两点,卢植不再有异议,还帮刘辩出了主意。

“陛下可将此部曲重编为一校尉部,可将其置于三公九卿之下,效仿尚书台、御史台,归于少府之下,实则不受少府管辖。抑或如西园军一般独立一部,如此,便在钱粮账目上缺乏少府监管。”

刘辩看似犹豫实则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之后,刘辩带着答应卢植的两个条件找上了马日磾。

早前关羽做出成就后他就知道会有此日,遂郑重向刘辩拜道:“陛下定要另立新部,臣本不应有异议,只有数言,想谏于陛下。”

刘辩没想到卢植态度骤然转变了,他回礼后答道:“卢师请说。”

“陛下所设此部,当效仿关云长在时,只闻罪查案,定罪判刑交予有司,不应如绣衣使者般持节独断擅行。”

刘辩答道:“卢师放心,其部职责当与去岁同,我不会让绣衣使者的再现的。”

贾诩带人探听消息也是闻罪的一环嘛!只是主动和被动的区别。

半推半就之下,也没有反对。

刘辩原本还准备拿重修律法的事诱惑一下,而今见省了这一步,也就顺势不提了。

水到渠成。

但在此部叫什么名字上,刘辩稍稍犹豫,他最熟悉的当然是锦衣卫了,但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绣衣使者,锦衣也不符合这些部曲的作风。

他想来想去,干脆偷了曹操的校事,以之为校事校尉部。

而且绣衣使者的名声太差了,持节而行,权力也过于大了。

至于刑狱审判的权力,起码之前关羽和张温、羊续配合的挺好,是符合时宜的,而且如今重大案件派宦官监督也是常事。

如果到了必须大兴刑狱的时候,那就是十常侍出动的时候了。

卢植继续说道:“其部长吏,当选廉正节义之士充任,而不可使宦官为止。”

刘辩点了点头,张让只是协助贾诩而已,还是要以贾诩为主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