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章 桓公十一年(1 / 3)

加入书签

熊通紧紧盯着影像上的女子,他想知道更多和他的国家有关的事。就比如这场战役,尽管他从屈瑕口中曾经听闻过前因后果,此女想要说的却好像不止于此。

【不过虽然屈瑕觉得有点麻烦,另一位楚国大夫斗廉却胸有成竹,劝他放宽心,理由是这样的:郧人驻扎在自己国家

的边境,肯定没有进入他国国境那么警戒,何况它已经看到另外四国前来,就会更觉得放心了。】

【他于是提出让屈瑕去郊郢城对抗四国联军,自己则带领精锐部队晚上去偷袭郧人。郧人有城池可以凭依,再加上认为四国会来支援,绝对没什么斗志,这样斗廉胜利的几率就会很高。一旦打赢郧国,其他四国也会退却的。】

【确实很有想法啊,感觉这个时期的计谋基本都类似这种,先找出敌军中的一个弱点,针对弱点特别攻击,然后再由点到面逐渐扩大攻击范围。都很会抓短板,虽然是反向抓。】

【晚上好,今天的阅读从桓公十一年开始。桓公十一年主要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楚国的一场战役,尽管都是对话却写得很是生动;第二件事则是之前就说过的郑庄公死后,郑国的君位之争。】

【年初,齐国、卫国和郑国举行了盟约,这个其实我们早就知道,毕竟之前他们联手去围了鲁国的郎,关系怎么看也不会太差。然而《左传》比起《春秋》,盟约里多了个宋国,关于这一点古人也不确定究竟是多写了还是缺漏了。】

【但如果这场盟约中确实有宋国,那只能说宋国真是从宋殇公到宋庄公都是一脉相承的反复无常啊。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时代不同了,总不能太迂腐。只是如何在尔虞我诈和仁德名声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实在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大难题。】

“倒也称不上难题,若不欲为霸,只想保全自身,选前者即可。名声便就是被记上史册,流传千年,又能奈人如何?”冯的眼珠子转了转,笑意直指鲁侯允,“鲁公意下如何?”

允没有开口,他已经知晓自己弑兄之事流传后世,也清楚自己谥桓,那绝非恶谥。他本心自然还是在乎名声的,但若目的如宋公冯所言,只是为了保全个人,保全家国,以他的例子来看,名声确实没那么重要。

熊通却有些郑重地道:“所谓名声,是当世之名声,或是后世之声名,终究应当有所不同。”楚国的名声有多差他心里清楚得很,尤其在称王之后,之所以没有被群起而攻之,不过是因为地处僻远罢了。

【首先是楚国的战争。战争起因是楚国要和周边的两个小国结盟,很没存在感的小国家啦,贰和轸,所以楚武王甚至没有亲自出面,而是派出了楚国的莫敖屈瑕前往。所谓莫敖呢,在这个时间类似于他国的司马,是最高军事长官。】

【而这个屈瑕所在的屈氏,也是楚国非常显赫的一支,直到战国依然地位尊崇——屈原就是这个家族的啦,当然也是楚王后裔,芈姓。他们这种由本国先君庶子传下的家族,普遍意义上都被称作公族,往往担任着各国的重要职务。】

【屈瑕将要去贰、轸缔结盟约,郧国人却驻兵在本国和楚国边境的一座城池,准备和随、绞、州、蓼四国一起伐楚。嗯……看着是不是都没怎么听说过,确实也都是小国,其中最大的随国也不过就那样。但联合起来的话,还是有一定威胁。】

【所以屈瑕感觉到有点棘手。至于为什么是他感到棘手,一方面可能因为他是莫敖,本来就要对战事负责;更主要的是,虽然这里没有写五国联手伐楚的目的,但是这场战役的最后写了一句“卒盟而还”,也就是说,他们就是来破坏联盟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