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集:李娜与妹妹的“相见”(2 / 3)

加入书签

我因中国开放后的中美影视界合作交流事宜,正巧从美国来到中国,因为思念南斯拉夫期间的妈妈和妹妹的缘故,对展览很好奇,因此顺便也参观了这个展览会;

在这之前爸爸与妈妈通信里,我曾听说过,由姨娘贾德里安卡引荐,妹妹少年时在“贝尔格莱德”加入了一个艺术团,她是歌唱演员,她也非常热衷于自己的事业;

那天,我在展览会的橱窗里随意的浏览着,突然,橱窗里的一本暗红色的宣传册引起了我的注意,它的封面是“斯洛文尼亚”语的《OMLADINSKO KULTURNO UMETNI?KO DRU?TVO》(注5),直译的意思是:《奥姆拉丁斯科文化艺术协会》,封面文字中还有“BEOGRAD1972(贝尔格莱德1972)”的字样,我对斯拉夫语不懂,因此其他文字就无法翻译了;

翻开这本宣传册第一页,是密密麻麻的手写体人名签字,足足有30-40人之多,并且还有通栏标题的手写体中文毛笔字“中南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岁”字样;

因为签字的手写体名字因人而异,挥洒的无法辨认,但书写工整的字体还能勉强辨认出几个,而第一个最清晰映入眼帘的竟然就是“Byud Poguo(比尤波波)”;

一会小妹突然问道:李娜姐,那么后来姨娘贾德里安卡怎样了?您去原来妈妈和妹妹居住的老房子找了吗?

李娜说:我是去年年末来到“贝尔格莱德”的,都找了,房子也已经不在了,都被PH夷为平地,周围有部分新建的房屋,住户也是新搬来的,包括姨娘的信息都完全中断了;

另外......;李娜又接着说道:来“贝尔格莱德”以后,我又听到了很多消息,这让我内心很矛盾,我出生在美国,我热爱我的国家,但是在塞尔维亚,在去年的“贝尔格莱德”,人们说到的悲壮一幕是在“布兰科夫”大桥上,上千人昼夜守候,面对BY的轰炸机,人们举起烛光和绘制的靶心图案(注3),高喊着和大桥、和家园同在的口号;

小妹点着头说道:这个报道在中国国内也听到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李娜愤懑的问道:是因为以前的GCZY南斯拉夫或者T托吗?可他们都不在了?为什么不能让后来的他们M主、Z由的决定自己的命运,而要来破坏他们的家园,抑或还要SS他们呢?

这令我大吃一惊,内心狂跳个不停,继续翻过去几页,有几幅单人照片,然后就是一张男、女合唱团的合影,我当时太激动了,泪水已经浸湿了眼眶,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的妹妹,甚至也没见过她的照片,更没见过她的手写体签字,早年听爸爸说,妈妈曾寄来一张妹妹小时候的照片,但爸爸在洛杉矶与东京来回不断地周折中遗失了;

当时我看到,在这张合唱团的照片里,一共有27名身穿艳丽服装的合唱团漂亮姑娘们,如果不是重名重姓的话,其中的一位一定就是我从未见面的妹妹,我仔细的看着照片上的每一个人,我觉得每一个姑娘都像我的妹妹,他们都是那样的靓丽秀美,我甚至感觉其中的一位似乎是越出照片,伸出双手迎面的向我跑了过来,她对着我呼喊着“姐-姐-”......;

此刻的李娜把头埋进双腿,小妹过去把李娜拥抱在怀里,在不住的劝慰着李娜,两人都已经泪流满面,晓珏也赔两位姐姐不停地抽泣着......;

片刻后,三人从悲痛中慢慢恢复了过来;

室内平静了一会儿后,小妹又关切的问道:那么李娜姐您准备放弃了吗?

李娜从迁怒中恢复了过来说道:还没有放弃,我无意中获得了一个意外的信息,把与母亲和妹妹分离后,到南联盟解体前这一段勉强接上了,因此仍旧没有放弃寻找;

什么信息?小妹焦急的问道;

哦!是这样的......;李娜又开始说了起来:

这完全是一次无意中的巧合,现在说来是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期间,曾在中国上映的南斯拉夫影片《***保卫萨拉热窝》(注4)里的主要演员“Velimir 'Bata' Zivojinovic(日沃伊诺维奇)”,也就是影片中的“***”来中国访问了好几次,他也是塞族人,而中国国内为了配合他们的来访,在北京举办过“南斯拉夫文化艺术回顾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