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新式火炮(2 / 3)

加入书签

高衡摇摇头,“蒲德曼先生,您没有说实话,恐怕根本不是这个原因,而是您的火炮价格太高了吧。”

“这,这。”蒲德曼有些不自然地笑了笑。

高衡道:“跟我说实话,假如我想购买你的火炮,一门多少钱?”

蒲德曼之所以找上高衡,主要就是因为看见他在米饼摊子那里出手阔绰,对于兴华军,他虽然听说过,但是一点也不了解,他常年奔波于海上,停靠陆地只是较为短暂的时间,最重要的是,兴华军兴起的时间不过短短数月,别说是蒲德曼这种外国人,就连不少安南人都没听说过兴华军。

所以蒲德曼误认为高衡很有钱,他只是众多荷兰商人中的一个,门路有一些,但是生意做得不是特别大,军火生意也是最近才开始涉足,他方才对高衡说新式火炮卖出去一些,只能说是一半的真话,火炮是卖出去了,不过不是他卖的,而是东印度公司的人卖的。

曾经,在军博馆内,高衡是参观过这种火炮的,在十七世纪中叶,西欧人率先制造出了这种火炮,其原型就是欧罗巴在十六世纪发明的纺锤形结构火炮,在明末传入华夏,因为是从荷兰人那里得来,荷兰人又是红发碧眼居多,所以明朝干脆起名叫做红夷大炮,只不过这种火炮传入的时间较晚,明朝虽然仿制成功,但是随着明亡,这种火炮真正被广泛应用的朝代反而是清朝。

不论是在雅克萨,还是在噶尔丹,还是在三藩之乱中,都能看到这种火炮的身影。在目前这个年代,红夷大炮应该是东方所有火炮中最厉害的一款。

蒲德曼介绍道:“将军阁下,这就是我们荷兰军队装备的加农炮,这种火炮炮管长、管壁厚、口径较大。并且纺锤形结构非常符合火药燃烧时候压力从高到低的原理,再加上我们装上了准星和照门,可以用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要比安南军队装备的大将军炮高得多,并且射程够远,要知道,这种火炮曾经被明廷采用过,只不过他们的是老型号,只能打二里,但是我们这种海战最新型号,可以打五里。”

“嚯!五里地?”众人听到蒲德曼的介绍,都是大吃一惊,这世上还能有打五里的火炮,那日后的战争还打个屁。目前的作战模式,一般就是双方军队隔着二三里地列阵,然后火炮轰击,骑兵步兵冲锋。要按照这个荷兰人的说法,这火炮能打五里,那干脆就放一排这种火炮,隔着五里地一阵猛轰,对方还没看见人就被打崩了。

蒲德曼有些得意,这种加农炮是荷兰人引以为傲的发明,性能可比佛郎机人的炮还要好,就连现在的佛郎机人也引进了不少荷兰人的火炮技术。

蒲德曼是一个从荷兰过来淘金的商人,他也有着自己的野心,若是直接投靠东印度公司,那大部分的利润都会被公司给拿走,他自己就剩不下什么了。就像是后世的垄断机制一样,东印度公司自十七世纪初成立以来,随着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基本上垄断了南洋、远东的贸易,让他这种单干的商人很难生存,只能捡人家的残羹剩饭吃。

高衡咽了咽口水,显然,对这种火炮他非常眼馋,战争的本质虽然是人,但是武器却是最重要的一环,在没有代差的情况下,比拼的是两军士兵的战斗意志,但如果有代差的情况下,士兵们的意志再坚强也没用。

譬如八里桥之战,你的骑兵再多也不可能通过近现代枪炮组成的封锁线。要不然怎么说,马克沁发明之后,游牧民族都变得能歌善舞了起来。因为在机枪面前,血肉之躯只能成为活靶子。

高衡立刻问道:“这么好的火炮,你们怎么不卖给安南人,不卖给明廷?”

蒲德曼苦笑了一下,“我们当然推销过,只不过明廷已经有仿制的老型号,他们仿制的成本比我们低,他们已经有成熟的生产老型号的工艺,所以对新型号不太感兴趣,而且最重要的,现在明国的局势将军阁下应该知道,已经没有人有闲心来注意我们的推销了。”

他顿了顿又道:“至于安南人,他们不识货,倒是买了几门,但是之后就再也没有采购过了,南边的阮氏政权找我们买了一些,数量也不太多,所以我们还在寻找客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