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大蜀王又来了(三十七)(3 / 3)

加入书签

述律平决定先下手为强,开始不遗余力地铲除她认为可能影响她决定皇位继承人的大臣们。

这天,述律平把那些被她在心里默默地打了问号的大臣们召集起来,然后问道:“你们思念先帝吗?”

这些大臣都是阿保机的忠实追随者,对阿保机的忠心日月可鉴,而且阿保机对他们恩重如山,他们怎么会不思念呢?现在被述律平这一问,这些人激动之情难以抑制,便不由自主地向述律平表达了对于先帝迫切的思念之情。

述律平听了,半天不说话。许久,才说:“你们既然这么思念先帝,就去见他吧。”然后,就下令把这些大臣统统送进祖陵陪葬了。

杀了一个潜在反对者,还有千千万万个潜在反对者。述律平知道那些对阿保机赤胆忠心的人,很可能表面上对她心悦诚服,暗地里密谋夺权,拥立耶律倍继承皇位。所以,一旦当她觉得哪个人可疑的时候,她就随随便便找件事,让那个人“替她传话先帝”,在阿保机的牌位前将他杀掉。

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阿保机的老婆、契丹帝国的皇后述律平。

述律平的老爸是回纥人,老妈则是阿保机的姑姑。按照氏族传统,耶律家和述律家是通婚的两个部落,双方都应该在对方的部落里寻找结婚对象。所以,在述律平十四岁时,按照传统嫁给了大自己六岁的表哥耶律阿保机。

述律平不像汉族女儿一样柔柔弱弱,相反,她是个狠角色,不仅眼光犀利、手段毒辣,而且精于骑射,经验丰富,具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是耶律阿保机建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左膀右臂。再加上契丹不像中原王朝一样限制女性参政,所以她的能力和实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是契丹人眼中与耶律阿保机不相上下的神一般的存在。

她跟阿保机一共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就是太子耶律倍,二儿子是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小儿子叫做李胡。

在这三个儿子里,她最喜欢的就是二儿子耶律德光。因为耶律德光虽然文采稍逊,但跟她一样精于骑射,武略出众,拥有一颗强大的军事头脑,这才是她心目中草原帝王的最完美形象。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耶律德光的老婆是她的女儿质古与弟弟室鲁所生的孩子,也就是她的外孙女兼内侄女萧温,所以,耶律德光继承皇位,会是对萧家最大的保护。

这天,汉官赵思温不知道哪里得罪了述律平,述律平也以同样的方法让他去侍奉先帝。

赵思温虽然是武官,却不是个直肠子的莽夫,他马上站出来,当着满朝文武大臣,问述律平:“先帝亲近的人,谁也没法跟太后相提并论,太后为什么不以身殉葬呢?让我们这些臣子去侍奉先帝,怎么比得上太后让先帝如意呢?”

而大儿子耶律倍,是个彻彻底底的汉文化狂热分子,敬仰孔子和儒家学说,不喜欢打打杀杀,张口闭口都是儒家的仁义道德。

有次,阿保机跟耶律倍讨论中国的传统文化到底是佛教还是儒教,耶律倍不假思索地回答“儒教”。在他的影响下,阿保机登基以后,也在契丹建立了孔庙,并经常让耶律倍主持祭孔仪式。相对于骑马射箭,耶律倍更爱博览群书,研究阴阳、医药、音律、绘画等,完全是一个博通经史的儒者。

这令述律平十分反感。所以,虽然她明知道丈夫是想让一个宽厚仁慈、具有儒者风范的皇帝指点后世江山,但还是无法控制内心的不满,在心里默默地给大儿子打了个差评。

至于小儿子耶律李胡,这时候才十六岁,真的太年幼,再加上他才能平庸,性情残暴,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自然就被排除在皇位候选人之外了。

述律平是个聪明人,她知道就算自己百分百挺二儿子耶律德光,也无法阻止那些阿保机和汉文化的虔诚追随者力挺阿保机选中的继承人耶律倍。而且,就算按照“贤者居之”来裁定,这两个儿子各有千秋,估计也会难分高下。那怎么办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