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看榜(2 / 4)

加入书签

不心动的,也只有政治白痴了。就是不想结党营私的,也不会不希望自己提出什么政治主张时,一个附和的都没有。更加不希望,当言官弹劾自己时,没有一个为自己说话求情的。

“噫!我中了,那是我的名字。”看到自己的名字,一个士子立即兴奋得手舞足蹈。

这可是进士入第,虽然宋朝不仅只考进士科,但是自古以来,这进士科都是最受重视的。

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当时有焚香礼进士之语。进士科之外,其它科目才总称诸科。

“恭喜新贵人中了,同进士及等。”两个家仆打扮的人,立即来到他的身边,架起他就走。

要说这文人自然是极好面子的,而这一科由于官家的反省(自己关自己进祖庙,罚禁闭去了),突然,他们有了这面子,做一届考生的面子。

这自然要派人盯着了。可别到时候谁中了也不知道。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誉录制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

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

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誉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仅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发生了很大的效力。

中了进士,他本就在天上飘着,现在不过是脚跟不着地,他也是一无所觉。只是乐呵呵地笑着。

有人问道:“咦?这是进士老爷的家人吗?”

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于政治曰趋[***],此项制度也就流于形式了。宋代在考试形式上的改革,不但没有革除科举的痼疾,反而使它进一步恶化。

不用出榜,便知道哪个中了。

但是今年不同,他们不知道三位主考是怎么想的,竟然又严格执行了封弥制度。这样一来,他们不派家人去看榜,就是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同乡弟子中了没有。

而由于赵佶的中途退出,抱有师生同官心思的人也多了起来。

前面就说过师生之间政治立场的一致姓。这样天然的政治同盟,而且还是几乎没有背叛可能的政治同盟,哪一个会不心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