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某不具名的完颜氏(2 / 5)

加入书签

尤其这个船身内里究竟是如何样貌?此时阎立德心态略有抓狂,恨不得钻进光幕揪着那后辈的衣领子咆哮:

而在明朝灭亡后,清朝在海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直接开始闭关锁国。

最终就是鸦片战争时英国靠着二十八艘盖伦船和不足两万的军队,击败了出动八十万人的清政府。

彻底掀开了近代史的篇章。】

看到那巨船的结构图,阎立德拽着弟弟堪称粗暴的一路撞开了前面的国公,然后抬着头随手抓过来一张桌子。

一张宽大的白纸铺在桌子上,阎立德只是与弟弟交换了一个眼色,两人便心有灵犀同时在这张白纸上临摹。

而整个明朝南方数百年历史说白了就一句话,大明官方和海商集团就利益问题没尿到一个壶里去。

结果就是永乐帝直接甩开了海商自己单干,从上游的生产源头织造局、陶瓷镇、茶园,到下游的郑和下西洋送货上门量身定制,尽握在皇帝一人之手。

这种态度使得海商和官府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导致后来大明文官集团对海禁直接一刀切,但海商借倭寇之名行走私之实该干嘛干嘛,反使得大明朝廷彻底尬住。

而在海洋问题上,想要研制战舰、抢夺海权、打造海师,这些都是海商所无法完成的事情。

并且在海洋问题上大明还缺失了最重要的一条腿:数学被从科举中除名,导致其发展近乎停滞。

这盖伦船的结构庞大且复杂,阎立德明白单靠自己一个人是决计画不完的,但好在还有弟弟。

执笔共绘丹青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两兄弟对彼此擅长哪一部分都心知肚明,因此在草草勾勒出一个轮廓之后,两人便飞速抬头低头,往这幅图上添加东西。

而愈是临摹,阎立德就感觉大唐的海师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同于此前的马蹄铁只需一眼就能看明白效果,也不同于那火药只需潜心研究三五月就能有突破。

这盖伦船构图真的就是临摹,为何是这种上窄下宽的结构?这么多帆如何调度?船尾似橹之物又要如何控制?

这条腿本来是可以通过海洋商路的文化交流来补全的,但最终开海已经是两百年以后了,徐光启从零开始,就算累吐血补上了大明这条腿,那也太迟了。

事实上大明的航海人也是见过跨海而来的盖伦船的,以我们如今的眼光来看,盖伦船堪称是十六世纪船只设计的顶峰。

这种先进海船同样给大明带来了很大震撼,大明也对盖伦船进行过仿制,并吸收其优点对中国船进行改进。

但其核心思想依然还是用于在南海群岛之间的贸易,并没有远洋的想法。

盖伦船标志性的龙骨肋板船体、软帆、斜桅上帆等,都能在明朝的造船记录中看到影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