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 黑魔法 下蛊 4(1 / 2)

加入书签

3.携同大蒜头出行,每饭,先食大蒜头,有蛊必吐,不吐则死,主人怕受连累,当然不敢下蛊。

4.大荸荠,不拘多少,切片晒干为末,每早空心白滚汤送下(以二钱为度)。纵入蛊家,也可免害。

5.蛊之由饭酒中毒的,分外难治。故出外宜以不饮酒为原则。解除毒蛊的方法,最普通的,是用雄黄、蒜子、菖蒲三味用开水吞服,使之泻去恶毒。金蚕,最畏头嘴似鼠,身有刺毛似蚝猪箭的刺猬,故刺猬是专治金蚕蛊的特殊药品。其他如蜈蚣、蚯蚓,每每也可以治蛊。

民间传说

放蛊是一种很可怕、很愚昧的害人举动,是由于古代民智未开而产生的恶习。本文对于古代发生过的放蛊故事、中蛊的人如何治疗、以及法律上处罚放蛊的人的规定。作一有系统的分析。

蛊在苗族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寄附于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有苗族学者调查后认为,苗族几乎全民族笃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他们认为除上述一些突发症外,一些较难治的长期咳嗽、咯血、面色青黑而形体消瘦等,以及内脏不适、肠鸣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的慢性疾病,都是着了蛊。属于突发性的,可用喊寨的方式让所谓放蛊的人自行将蛊收回就好了;属于慢性患者,就要请巫师作法“驱毒”了。这种令人生畏的蛊,并非苗人的专利。蛊术在中国古代江南地区早已广为流传。最初,蛊是指生于器皿中的虫,后来,谷物*后所生飞蛾以及其他物体变质而生出的虫也被称为蛊。古人认为蛊具有神秘莫测的性质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蛊,可以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引发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乱。先秦人提到的蛊虫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虫。长期的毒蛊迷信又发展出造蛊害人的观念和做法。据学者考证,战国时代中原地区已有人使用和传授造蛊害人的方法。

中蛊毒的辨认方法和防范措施折叠

中毒后的辨认之法蛊或有形或无形,中毒极易,但辨认之法,是应该万分注意的。

中毒后的辨认之法:

1.以生黄豆(黑豆也可以)食之,入口不闻腥臭,是中毒。

2.以灸甘草一寸嚼之,咽汁随之吐出的,是中毒。

3.插银针于一已熟的鸭蛋内,含入口内。一小时后取出视之,如蛋白俱黑者,是中毒。蛊毒非常厉害。能使人惹病丧生,虽有方法医治。也不应轻易去尝试。

据说预防之法有:

1.凡房屋整洁,无灰尘珠网的,是藏蛊之家,切勿与之往来。

2.凡食茶、水、菜、饭等物之先,须用筷子向杯碗上敲动的,是在施毒,急须向主人问道:“食内,莫非有毒吗?”一经问破。可免受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网游竞技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