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一章 灵气循环(2 / 3)

加入书签

在沧澜文明,同样的。灵气的生成原理也可谓是人尽皆知。只是知道归知道。能够有效地搭建灵气循环机制的人,从来也都是少之又少的。

灵气的转化原理是这样的:它的原材料来自于各种各样的血肉生物,在各种血肉生命的生命历程之中,他们会不断地以热量散发的形势从体内散发出细小的生命元磁,这种生命元磁就是灵气最本质的存在,只是它往往被各种浊气、意念、情绪所污染和包裹,不能够被生命所吸收利用。

有效的灵气生成机制,会将这种原材料送到九天之上。经受诸天星辰元磁的净化洗练、再送到地心岩浆之中,经受地心元磁的烧灼锤炼,然后经过地脉循环、草木滋养,再在罡风层中被雷电锻打活化,堪称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才最终能够从生命废料一样的红尘杂气,被转化成人见人爱的灵气,可以被天地万物所吸收转化,极端的情况之下,甚至连普通的矿物都能活化成精怪。

试想。一团灵气被转化过来,要经历这么颠来倒去。各种极端复杂的天地自然力量的梳理洗练,又是上天又是入地,还得被雷劈,自然界中哪有那么容易被满足的,自然也就无怪乎灵气的生成机制极端稀缺少见了。

灵源大阵,正是沧澜文明在数亿年的文明历程之中,经历无数次的探索可研究,搜索了无数的自然灵气生成机制的线索和资料,有无数前赴后继的科研人员和修行者共同研究,甚至还有金仙大能的全程参与,历经了数亿年的不断修改完善,才形成现如今的这幅面貌的。

有着成熟的制造体系,成熟的保密分割建造机制,司马牧龙只需要负责制造一些核心的最高机密零部件,剩下的粗活重活尽可以外包给手下的修士们,那工程进度简直嗖嗖的,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可惜现在司马牧龙在修行界几乎是孤家寡人一个,手底下虽然渐渐地开始培养出第一批的一些修行种子,借助科技社会的力量,他们的成长速度也算是还算不错,可惜修行之士的培养从来就是一个耗日持久,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见效的大工程,司马牧龙眼下建造这灵源大阵的第一个基础循环系统,却是无论如何也都指望不上他们了。

所以司马牧龙自然也就只能以一己之力和这大阵死扛到底,数年如一日的耗费心血投入到对这大阵的各个零部件的制造工作之中。

灵源大阵的整体部件分为五个主要的部件,也可以说是五个主要的分系统,依次分别是浊气灵池,万灵大阵,红莲炼世烘炉,炼灵聚灵长生大阵,还有最后的转灵塔。

这以上的五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就是灵源大阵的主体系统,负责一切的灵气转化循环,还有最终的灵气资源分配等部分,配合上作为终端的个人玉石灵气终端,就是灵源大阵的整体面貌了。

要知道,它虽然是模拟的这种灵气自然生成的机制而最终成型的终极灵气转化大阵,但这其中更多的,却还是无数修行者的智慧心血结晶,甚至还有修行大能透过现象看透本质,从金仙级的境界居高临下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其价值之贵重,根本就是无法想象的。

为什么在诸多同类产品之中,沧澜文明的灵源大阵能够独占鳌头,将其它文明出产的各种灵气转化阵法打得落花流水,不堪一击?

这完全是因为无论从实用性、性价比、灵气的产出效率、速率还是时间,各方面的种种最终效果相比拼,完全没有可堪一提的对手的缘故。

本质上来说,所有的灵气转化阵法,模拟的都是天然的灵气转化机制的存在,但是,各种灵气转化阵法在实际运用之中,却有着无可计量的细节差距。

之所以灵源大阵的构造会如此的复杂繁复,这也是因为本身灵气的转化生成原理就极其的繁复复杂,工序过程极端复杂艰难的缘故。

在沧澜文明有一句几乎人所共知的俗话,那就是灵气乃是天地人共运的产物,每一丝灵气的产生都是难能可贵的,是必须要珍惜的。在自然环境中,灵气机制的自然转化循环更是稀缺宝贵,并且非常容易被破坏的。

灵气转化循环的转化链条是极为的漫长而且分布广阔的,不达到一定的文明高度,甚至根本没有办法追踪、发现甚至研究灵气的循环转化机制,自然也就跟不会发现,可能同一个星球之上,远隔数万里之遥的两块奇形怪状的大石头,居然就是星球灵气转化机制的一部分,而且还是关键的一部分,随着一块块类似的大石头被破坏掉,整个星球的灵气转化机制自然而然的就发生了倒退。

如此,天长日久之下灵气浓度越来越下降,这也就不难理解了。

因为灵气机制的自然转化循环,其形成的无比艰难,破坏起来却是无比容易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