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边关出事(2 / 3)

加入书签

第二日一早,刘萱便来到了宁王府,这次刚到宁王府门前便瞧见了等候的魏管家,魏管家瞧见刘萱也不多话,直接将她领到了书房,书房之内宁王正在候着。

刘萱对陈良多少是有些歉意的,她一而再再而三的麻烦于他,但她对能否向那七大世家借到粮实在没有底。就算借到能借多少她也不知,所以这事她不能不开口了,她向陈良要了陈氏那一诺,让他务必在十五日之内尽可能多的集齐粮草运往京城。

她并不担心陈良及陈氏猜到边关告急。正如陈良所说,自从他接受了李澈交给他一年的售卖官盐之权开始。他以及整个陈氏便绑在了李澈这条船上,再者陈良不是无知之人,若真的边关失守莫说是陈氏,便是整个李氏王朝危如累卵。

给陈良去了信之后。刘萱在书房之中沉默良久,从前虎一曾对她说过,李澈手下暗卫分为龙组、虎组、狼组和地组。而其中的地组便是专门搜集情报的,她想了想开口唤道:“虎二。”

虎二应声而出。刘萱向他问道:“你能否让地组为我搜集,那七大世家掌管粮行之人的事情?”

虎二点了点头:“姑娘想知晓哪些?”

“此一时彼一时。”江小公子看着刘萱道:“边疆若是不稳,定然会动摇国本,国之初定各大世家也不愿再起波澜,再者这不是内乱而是外患,各大世家之中有识之士不少,定有愿意相借者,如今你的身份已不同以往,若太子出面借粮有损国威,但你不同,你乃圣上钦定的太子妃,与太子情深世人皆知,由你出面既不会有损国威,又能恰到好处的代表了太子的立场。”

刘萱略略思索片刻点了点头:“你所言有理,但是这些世家若没有好处,只怕也是不会相借的。”

肖公也在一旁点头:“这些世家不缺银钱,若仅仅是用银钱购买定然不会打动他们,非有足够的利,否则他们不会相借。”

这事已经不在刘萱能解决的范围之内,她让肖公将十二间铺子的存粮都运往京城,又让江小公子催促蜀地之粮,而后便让冬梅送了肖公与江小公子出府。

肖公与江小公子走后,刘萱立刻书信一封,将目前的情况以及江小公子的提议说了一遍,问问李澈的意思。信写好之后便唤来虎一,让他给李澈送去。

“他们各自家中的情况。”刘萱道:“他们是否有些不可告人之事,以及他们的嗜好,各自的品性为人,越详细越好。”

虎二点头应下:“关于他们地组是有些搜集的,但也只是些粗略的东西,若要详细的只怕需要三日才能交于姑娘之手。”

刘萱本以为搜集这些最少也需要五日,见虎二说只需三日当即点头让他去办。

此时天色已经不早,刘萱想了想写了张拜帖交于秋菊,让她给宁王送去。

晚间用饭的时候秋菊回来了,告知刘萱宁王已收了拜帖,让她明日前去宁王府。

李澈的回信第二日午后便到了,心中赞同了由刘萱出面借粮一事,只是他也提醒刘萱,依着刘萱的身份那些世家虽会给些面子,但她毕竟不是他,他们所能给的面子也是有限的,而且就算刘萱给承诺与他们,他们心中多多少少也会怀疑,毕竟刘萱还只是未来的太子妃罢了。

李澈在信中给刘萱出了一主意,让她先去见过那七大世家专管粮行的人,她先与他们谈,不管什么条件都不拒绝也不答应。他很快便会回京,届时由他衡量过后再做定夺。

信中他也说了,若是有拒不借粮且丝毫不肯商量者,让她看着办。

信的最后李澈给了刘萱一个期限,若是十日之后他仍未回京,便让她进宫请皇帝定夺,所有的粮草都必须在十五之内从京城运往边关。

刘萱看完信后便将信焚烧了。她想了想书信一封交给虎一。让他用飞鸽传书给陈良送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