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得失权衡(3 / 3)

加入书签

等下面众人差不多消化了这个消息,赵进收了笑容说道:“前些日子商议,官府赋税之外,我这边再要一成,大宗徭役由我这边承担,现在既然要免除钱粮,当时所说的就要改改,如果是三年免除,那么第一年我要三成,第二年和第三年都是两成,徭役这里依旧由我这边来承担。”

座位上的众人安静了下,随即哗然,他们在赵进面前还不敢放肆,只能彼此交换眼神,小声议论。

到最后还是第一排的蔡举人站了起来,他笑着说道:“赵公子,当日都已经商定了规矩,朝廷免除了钱粮和这个规矩理应无关,赵公子你这一成,大伙也还是”

“赵某替各位挡住了很多事,可不说出来,大家就觉得无关,就在昨天有人来找赵某,请赵某包揽粮差,收上来的赋税赵某可以拿一半,算算也就是一成五或者两成。”赵进悠然说道。

看到众人满脸惊喜企盼的摸样,赵进笑着说道:“看大伙的样子好像都是照章纳税的良民,居然高兴成这个样子”

大家高兴归高兴,可都想听听下文,都在保持安静,屋子里依旧鸦雀无声,等赵进说出这句话来,大家都撑不住了,各个大笑。

一亩地十五税一,正税,苛捐,杂税,摊派,大明王法,地方税赋,衙门和差役们自己的好处,方方面面加起来可远不止这十五税一,这一亩地的出产,差不多要被收走三分之一,这还算规矩的做法,做事的人还有良心。

这三分之一的收成往往还要在换银子上挨一刀,秋粮的时候,银贵粮贱,卖不出价钱,等换了银钱交上去,可就不止三分之一了,有时候搞不好要耗用一半的收成。

辛辛苦苦一年,一下子被拿走三分之一的收成,接下来的日子就会过得很紧巴,如果一半都没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就要有大麻烦,百姓农户的日子过得很苦。

不过能进入这个大棚,有个座位的人物,都不用发愁这个,他们手里藏着大批不在册的土地,根本不用缴纳赋税,自然没这个担心,还有些人田产是在册的,不过手里有刀枪,背后有靠山,差役们也不敢登门去收。

“进爷,这事把握吗?听说现在地方上免钱粮很麻烦。”有人在下面问道

赵进笑着回答说道:“请诸位放心,童知州那边只是行文,望山老先生那边会写信劝劝相关的大佬,山东的流民来咱们徐州祸害,没道理只有山东被赈济,咱们什么都没。”

一听有王兆靖的父亲王友山出面,大家的怀疑都烟消云散,地方遭灾,朝廷赈济往往不及时,数量也远远不够,要靠当地的士绅百姓自己操劳,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免除钱粮,减少当地的负担。

做知州的进士都是最没前途的,没人会给这个面子,可王友山那是京城清流出身,一封书信过去,会卖面子的人当真不少,这事成的可能就大了许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