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名法,义利(3 / 3)

加入书签

不过成抟却是有些忐忑的,对赵无恤也更加毕恭毕敬。

但赵无恤授予他廪丘假士师之职,却又让成抟心中稍安,于是他分析道:“甄氏乃是全邑各族之首,如今在邑内服服帖帖,其他各小族又哪敢冒头?不满之前,得先想想每日训练不休的武卒,还有如林的戈矛。至于廪丘齐人,在甄之役里是被完全打怕了,那些昔日强悍的齐卒如今都成了顺民。”

“更何况,新设立的里中,里正通常由当地的旧氏族族长、老者担任,原先的权力并没有少,只是多了受邑吏直接管辖而已,没有理由与大夫为难。”

听了成抟的分析后,年轻的公西赤的三观受到了巨大冲击。

ps:虽然“子产杀邓析”这个谣传比较流行,但看过左传就可以知道,直到这一年,邓析依然活蹦乱跳着。(未完待续)

这一点一线,就把甄和廪丘的基层彻底变成了一个“网”,一个赵无恤可以笼尽两邑力量的大网!

这便是他所说的“从采邑到乡亭什伍”!

说白了。既是对西周,乃至于较为集权的诸侯齐、楚兵农合一,政军合一制度的效仿,也是战国秦汉那一套地方制度的先声,很适应目前濮北的情况。

百余年前的管仲改革,几十年后的魏国李悝变法,后世的商鞅变法,无不如此。将集权洒向乡亭里闾,想尽办法增加对基层的动员力度。就能富国强兵,就能拔得头筹。

……

ps:感谢书友萌小鱼,凛风冲击hpin,迅浪g,三个脚的蝉,kryss,蛇威将军,微风清凉里的夏日,柢步末日光,牛逼xxxx的打赏!感谢各位的月票!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月票!

在这些简牍写就。准备润色后发往各亭里的时候,年轻的公西赤曾担忧地询问道:“大夫如此大张旗鼓地更改制度。就不怕各邑聚的氏族们不满,群起反对么?”

赵无恤却笑着反问道:“反对?”

“谁敢反对!”

他目视身边的成抟,让他回答公西赤的疑问。

成抟的父亲成巫身体渐渐不行了,无法远行,所以此次留在了成乡。赵无恤也懒得理会这是真是假,毕竟成乡在赵氏内部依然是他名下的食邑,就让成巫和窦彭祖等人继续经营,虽然不指望他们能更进一步,但维持住成乡的富庶应该没什么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