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五章 时代(大结局)(3 / 3)

加入书签

赵与莒说到这里的时候,言语极为赤诚,句句发自内腑。虽然他是改变大宋历史的关键人物,但是耕种劳作打仗开拓的都不是他,那些具体的事情,几乎都是在此的其余人物所完成。

“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巍巍华夏,立国数千载,炎黄先祖,创业唯艰。于今幸有小成,岂可懈怠?”

“故此,朕于此亲政二十年之际,当向诸卿许诺,大宋革新之策,当继续推行,不至小富而安,停步不前。”

“朕何所望也,朕唯望我华夏士民,勿忘祖宗之勤苦,勿失世代之传承。临危之时,当有勇气挺身而出;遇困之际,当怀坚韧以待其时。勇于国战而耻于私斗,敏于践行而讷于虚言。”

“朕何所望也,朕唯望我华夏士民,不因灾异而饥馑,不因挫败而绝望。居于国界之内,无须谄媚于小人,行于疆土之外,无须恐惧于外邦。男女各有分属,老幼各有安抚。贫者有致富之道,贱者有上进之途。”

那些灯其实是电灯,在发现有线电报之后,如何让电这种神奇的力量更好地为大宋提供帮助,成了萧伯朗苦苦追求的问题。不仅是他,据他所知,区八马与敖萨洋也在探索在各自领域中如何利用电能的问题。在研究这一问题的同时,萧伯朗还要带一个特殊的学生,便是对于机械格物有着特殊兴趣的皇子赵孟钧。身为皇长子,母亲又终于得到群臣认可,成为了大宋的皇后,赵孟钧这个皇位第一继承人对于政务的兴趣实在比不上他对于格物的兴趣,这让他母亲有些失望,却让赵与莒非常欢喜。

电灯便是萧伯朗在赵孟钧的协助下发明的,萧伯朗心中最明白,天子肯定给予了皇长子特殊的指点,但却没有告诉别人,这是一个父亲为儿子邀名的苦心,而且整个试验过程也确实是赵孟钧自己亲手探索和完成,因此他决定把自己的猜想永远地埋在肚子里。

而且,现在赵孟钧开始了新的研究目标,那便是如何利用电传送人的声音。目前已经有了一些眉目,只不过离成功尚很遥远。

按照刚才颁布的《御宪》,当今天子若不指定,那么赵孟钧便是第一顺位的皇位继承人。一位好为发明的皇位继承人,免不了士林会有非议,不过在当今天子强势之下,任何非议都只会烟消云散。至于今后的天子治政能力,那反而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外朝、内阁和地方勋议,足以使得整个国家的官僚机构正常运行,君主圣明,则君主可执权柄,君子能力有限,则可以虚君而实臣。

以当今天子的威望能力,《御宪》对他的约束力实在有限,不过今后的天子可就难了,他们永远都不可能达到当今天子的威望程度,又面临着外朝、内阁和地方勋议的三重约束,便是想凭借军队来强行推行自己的意思,若是激发天子弹劾程序,只面会陷入大麻烦之中。

“诸卿宜当勉之!”

赵与莒的讲话并不长,不过数百字,言罢退场,满座俱静。好一会儿之后,方是雷声潮涌,声势动天!

最初的时候,赵与莒很是担心,广场中的臣民只是出于对天子的尊敬而在鼓掌,他环视四周,看到离得近的臣民中,许多人眼中含着泪水,他立刻放下心来。

三十多年的准备,二十年的努力,无数人的牺牲,这个民族已经开启了民智。时代的洪流,浩浩荡荡,已经无人可以遏制。赵与莒心头热潮奔涌,眼中也禁不住充盈泪水,在这片天空之下生息的民众,他们是如此聪慧,又是如此淳朴,他们是如此辛勤,又是如此善良,他们现在终于摆脱了那种被野蛮人威胁的命运,他们再也不必害怕成为异族的奴隶,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家园中安心劳作,而不会有强盗闯进来抢走他们的财富还嘲笑他们愚蠢懦弱。他们终将成为自己的主人。

而这是他的时代的开始,是他的时代的顶峰,也是他的时代的结束。

“诸卿!”萧伯朗正想着赵孟钧是否是个合适的皇位继承人问题时,突然听得天子朗声说道。

万人的广场上,除了天子的声音,便是风拂动彩旗的声音。

“朕奉天承运,御宇大宋,尔来二十年矣!”

“二十年来,若无诸卿,大宋风雨飘摇,何有今日!于庙堂中殚精竭虑,运筹帷幄者,乃诸卿也。于战阵上效死报国,殒身不恤者,乃诸卿也。于大海中渡尽劫波,九死一生者,乃诸卿也。于田亩间躬耕勤种,胼手胝足者,乃诸卿也。于厂矿内辛苦操劳,兢兢业业者,乃诸卿也!”

“此虽为朕亲政二十年之大庆,实为诸卿二十载有成之大庆也!朕得诸卿辅佐,幸甚至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