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悬岛(1 / 3)

加入书签

悬山岛,据传系张苍水最后的栖身之地。

断崩难,难于上青天

都说悬山岛的灵魂在铜锣甩,于是在六横的码头搭上小船,让师傅直接载我们去铜锣甩。这才发现悬山岛很大,最近处到六横台门只需要十分钟,而要去铜锣甩则要一直往东开大约40分钟。

海上,时不时能看见几艘小渔船在近岸进行作业。更绝的是,看到了一位老人撑着只能容纳一人的类似泡沫塑料做成的小船,在海中用桨划行。其勇气,应该是以海为生的人与生俱来的。

铜锣甩在悬山岛的最东端,一路下来,把悬山岛南侧的风光尽收眼底。沿岸奇礁怪石林立,地势险峻,几个小渔村依山势而建,大半已经荒废,山体连绵不绝,植被茂密。

悬岛,即今日之元山岛,西离六横岛700米,据说因远视该岛如悬于六横岛东侧,而名悬山。解放后简写成元山,地名标准化处理时定名元山岛。又因岛形似条帚,故别名条帚岛。全岛陆地面积7.5平方千米(另一说6.94平方公里),岸线曲折陡峭,总长30.1千米。有居民3582人,设6个村委会,辖16个自然村。本岛居民以渔为业,现设码头一座,渡轮往来于六横岛台门镇之间。明末时期,坚持抗清十九年的民族英雄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据说便于此兵败遇难。作者本人不曾踏足过岛上,只能转一篇别人的文章,原文出处是舟山论坛-我在现场-舟山地理专贴,作者id小神,虽然素不相识,在此向其致谢:

悬山岛简介:

悬山岛也称元山岛,位于六横岛的东面约700米处,西北—东南走向,长近8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陆地面积6.94平方公里,是个长形小岛。

据说因为远视该岛如悬于六横岛的东侧,且悬山岛上多悬崖峭壁,故名悬山。悬山岛四周边缘均是浪蚀崖,奇峰异石、悬崖峭壁似刀劈斧削,不能攀登,仅4个砾石滩与西部的石子厂,南部的大鱼厂可以上岸,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该岛几度成为军事要塞。

悬山岛是孤悬东海的一个原始渔村,民风淳厚,居民多以渔为生,盛时岛上有5000多人,目前该岛常住人口约2500余人。

快到铜锣甩时,出现了一排峭壁千仞的石崖,高近百米,绵延数百米,气势磅礴。千百年的风吹雨打,潮起潮落,在崖上留下了自然形成的图案,如漓江九马画山般考验着人们的想象力。

铜锣甩的码头,是一个简易的水泥平台,在“断崩古道”的下方。这里是一处断崖,绵延的山脊在这里断为两截,名曰断崩。现在的石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地驻军为方便出行而修筑的,有钢管扶手,感觉十分险峻。

张苍水其人

张苍水的蒙难处在何处?这是悬山岛的最大一桩悬案,但不管怎么样,要了解悬山岛,首先必须得了解张苍水其人其事。

张苍水(1620-1664年),名煌言,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抗清民族英雄。曾官至南明兵部尚书。为人刚正不阿,能文能武,立志报国济民。顺治二年(1659年)清兵大举入关,连破扬州、南京、嘉定、杭州等城,宁波城中风声鹤唳。张苍水与刑部员外钱肃乐、浙东志士董志宁等组成数千人的队伍在宁波城隍庙集会,拥立鲁王朱以海北上监国。

张苍水与钱肃乐率义军,辗战宁绍浙东一带,抗击清兵。后与郑成功军配合,驰骋在苏、浙、皖、闽一带,收复大批失地。后遭清军伏击惨败。不久重招旧部继续征战,1644年闽战一役遭受重伤,遂散兵隐居悬山岛,因叛徒出卖被俘。就义于杭州官巷口。

在抗击清兵十九年战斗生涯中,张苍水出生入死,辗战千里,战功显赫。他被俘后,不为官禄引诱,誓不招降,并写下了壮志凌云、慷慨激昂的爱国诗《入武村》和浩气长存的《放歌》以明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