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年产三百八十万两的银山(2 / 4)

加入书签

尽管如此,这也是一笔非常巨大的财富,更不要说还有黄金。

虽然这些金属本身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它并不是财富,而只是衡量财富的货币符号,但在世界贸易都大量使用白银的年代,手握白银可以换取巨量的物资。而且足够的货币供应,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让整个社会充满活力。

可以肯定的说,一个上百年的繁华盛景是没有问题的。

货币过量供应以后的问题,那就是后人要思考的。

在朱厚照的记忆里,日本白银的繁盛时期确实差不多就要开始了,但似乎应该没那么早。

那是从银矿上挖下来的。

日本这个地方的确资源贫瘠,而且处于地震带上,导致多山、多灾害,但是这也让其拥有丰富的金、银、铜等金属资源。

明朝中后期,开始大面积和日本开展白银贸易。

清朝时,还与日本广泛开展了铜贸易。

不管是白银还是铜,实际上明清两代都比较稀缺。

实际上他不知道的是,石见银山第一次有开采记录那是1306年,这么长的时间尤其是这十年来,大明大规模的开展贸易,而且就认白银黄金,在勘合贸易被中断以后,日本人是想尽办法来搜集白银,这就是促进了当地大明对于石见银山的开采。

且因为这个矿脉过于庞大,也在当地引发了各方争斗。

铜钱是民间贸易的日常所用,就像是零钱一样的感觉,不可能每个老百姓都是五两、十两这样进行交易。

而且日本不仅有铜,铜的质量还特别好,《天工开物》中给了它一个专属的称号叫东夷铜,又称紫铜。

至于黄金、白银那就更不必讲了,欧洲人最初就是把日本称为金银岛的,巅峰时期,日本的白银出口占据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仅仅一个石见银山,每年就可产出白银38吨,这就是三百八十万两白银。而整个日本,每年白银的产量大约在200吨,也就是2000万两。

当然,这里面有一部分是其国内需要自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