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入京、争银(2 / 6)

加入书签

弘治十八年底,皇帝力排众议坚决开海,一整年的时间,浙江、福建沿海的百姓大半和海贸扯上了关系,即便不出海,也有可能将手里的商品卖与出海的商人。

其中梅记实力最强,今年6月、9月分别派遣了三十艘四百料大船集中出海,可以说是声势浩大,蔚为壮观。

与此同时,山东以外的各地的主要官员也都已经启程。

杭州。

梅可甲迎上了北上的浙闽总督王鏊。

其实梅可甲的身份让很多人都难以把握,要说出身,他只是一介商人,即便有官身,但在大明的政治氛围中,不是科举出身的官身,那还是次一些。可要说地位,他手握梅记,整个江南地区,想做出海生意的人没有一个不卖他面子的。

因为只有他,才有船。

“说。”

“正德元年,陛下拨银三十万作为修河工款,臣在济南府、兖州府、青州府发动百姓疏通河道、加固河堤,但山东境内河流众多,三十万银两真的用起来却是捉襟见肘,臣只得分轻重缓急,先通堵塞之河、先贯干旱之地。

臣知道,这笔款子今年按理轮不到山东,但山东的许多水利修在了半道上,若是此时不做,则前功尽弃。且,臣听闻国库充实,不知陛下能否再拨银三十万两?”

朱厚照先前已经派了谢丕去看了。

刘健这个人呢,办事还算用心,不是那种虐民、欺民之官。

再加上两位贵人都是他的女儿。

现如今,梅记俨然成了皇商,而他梅可甲也似有了重臣之尊一般。

这样,王鏊才来杭州见他。

不过王鏊脾气执拗,从来都不是攀附权贵的人,

他来此处不是卖这个国丈的面子,他是为了海贸盈余一事而来。

而钱,若能真的用在民生之上,朱厚照本身是没有意见的。

“按理说,朕不该开了这个口,不然只给你不给其他人,该说朕偏私了。不过怜悯天下百姓的不止你一人,朕也是一样的。这银子,朕答应了。”

刘健大喜,“皇上宽仁厚德,臣替山东百姓谢过皇上!”

朱厚照没再多说什么,不过刘健一句‘臣听闻国库充实’,让他有些在意。

只是后来一想,他毕竟是过去的刘阁老,想打听一些情况还是容易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