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张超的三把尖刀(第四更,为刀在手跟俺走加更!)(2 / 4)

加入书签

许多张家的客人都来了,许多勋贵,不少士族,连带着一众翰林学士也大多出席。这份热闹,看的隔壁国子学里的一众学生都惊叹羡慕不已。

不过这热闹之中也少了些人。

秦琼和罗士信都已经离了京,正式到同州、华州赴任去了。李世绩也回了河南,徐圆朗基本上被打残了,但还在负隅顽抗,李元吉不再出征,河南战场由李世绩这个河南大总管全权负责。

这段时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朝廷正式下令,撤除四个行台,而将全国划分为十五个监察道,并已经选了十五位监察御史,授为观察使,巡察各地。

四行台撤除,行台官员召回。

“我对现在这个样子也挺满意的。”张超笑着回道,他满意的倒不是今天刚升了武安县伯,也不是高兴皇帝给他赐门匾,他高兴的是他在长安站住了脚。

那天之后,第二天一大早果然就有将作监的人过来了为张家修门楼,为首之人居然还是将作监的少监阎立本。

见到张超这位年轻的将作少监十分的客气,张超拉着他一起进府喝冰糖雪梨,后世人对于阎立本更熟悉的还是他的画,其实这位阎兄却是位工程世家,一家父子三人都是搞工程的,而且很有名,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这几朝,阎家都混的很开。

阎立本还是北周武帝的外甥,他的母亲是宇文邕的女儿清都公主。

张超对阎立本很客气,因为阎立本这个将作少监本来了就官职很高,更何况在太宗朝他先当工部尚书,后又升了宰相。

李世民和李元吉、段纶、李伏威四行台尚书令都被召入京师。

李世民曾上书反对立即撤除行台,认为天下还不太平,时机未到。特别是巴蜀偏远,需要有行台能够临机决断,而江淮更是不能冒然撤消,不然恐引起李伏威等的误会,或引发动乱。

不过太子却上书力陈撤除行台之必要,最终李世民的反对没起作用,皇帝下旨,三省通过,四行台就此撤除。

李世民的陕东道大行台撤消,李世民留在洛阳的行台仆射屈突通和行台兵部尚书殷开山等,也都被调回京中。

张超喜欢结交善缘。

阎立本对张超也很客气,造个门楼其实都算不上工程,可他却亲自来了了。皆因皇帝一次给张超写了五个匾额,这可不是一个武安伯或者翰林学士就能得到的。

仅花了几天时间,五座门楼就快马建好了,而皇帝御笔亲写的五个门匾也已经制好,一块块的安装在了上面。

第一重门楼上安的就是大学士第四个字,然后是武安伯府,接着是翰林学士、耕读传家、诗书礼乐。

安放牌匾的当天,张超特意摆了酒席,老牛更是大发放神,又弄了一个一千响爆竹,炸的务本坊是人人皆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