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赏功罚罪,袁督师议和?(2 / 5)

加入书签

崇祯伸手拿过奏疏,打开阅看,脸色变得阴晴不定,眉头也皱得紧紧。

“王伴,你也看一看吧!”崇祯思索半晌,把奏疏放在了桌桉上。

崇祯干翻了魏忠贤,大力铲除阉党。但并不是说他对宦官就不信任重用,而是更加信重自己身边的太监。

象王承恩、曹化淳、高起潜、王德化、袁礼、方正化、杨朝进、卢志德等太监,都得到了重用。

而且,随着崇祯对文官武将的愈发失望,重用宦官也就越来越多。

骆养性并不知道皇帝所想,思索着继续说道:“些许风言风语,万岁不必加以理会。毛文龙既上了报捷奏疏,报上了斩获的首级,便不会与建奴私下商洽。”

四十多万两的赏功银,真不是一笔小数目,从哪里筹措呢?要不,就算是毛文龙弥补之前的虚冒,少断饷两个月也就是了。

崇祯沉声说道:“朕知道了。镇抚司的情报工作要加强,对外的侦察刺探不可懈怠。”

“微臣遵旨。”骆养性躬身称是,看到皇帝摆手,便退了下去。

大殿内安静下来,崇祯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为朝廷缺银子而发愁。

比如皇帝命大太监张彝宪总理户、工二部,位在二部尚书之上,并为他建置衙署,称“户工总理”。

后来,还“命太监杨显名总理两淮盐课”,直接用宦官管理国家财政。

至于监军太监,崇祯也是越派越多。象太监陈大全、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等皆为内中军,分别派入曹文诏、左良玉、张应昌各营,行使监军之责。

正是因为缺钱,不能好好赈济灾民,以致西北民乱蜂起,已成燎原之势。

也是因为要省下银子,崇祯任命了蓟州巡抚,开始裁撤蓟镇官兵。同时,对于各边镇的饷粮,也屡屡拖欠。

别的军镇被拖欠,也只是上疏请求发放,东江镇却要散播消息,向朝廷示威,给朕难堪!

崇祯的脸色阴沉下来,对于东江镇,对于毛文龙,愈发地不满。

正在此时,王承恩急步入殿,跪倒磕头,呈上奏疏,“皇爷,东江镇监军太监方正化送来的加急奏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