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三章 北水南调(2 / 3)

加入书签

为进一步解决畜牧业生产领域各生产要素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又在八月推行了以草原承包到户为重点的草原承包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制度,将一点三亿公顷的草场平均分配给牧民,实现了“用管护”、“责权利”的统一,进一步理顺了关系,使得蒙古的畜牧业发展驶上了高速轨道。

叙府研究所根据上世纪丹麦人的发明,研究出了全新的风力发电机,开始在草原大力推行,加上独门独户包含牛羊马匹过冬用的牲畜房的三层红砖楼房、饲料青储地窖和储水水窖、沼气池的建设,牧民由逐草而居变为定居放牧,对于草场和牲畜都倍加爱护,目前蒙古地区的牲畜已经恢复到两千万头的规模。

安毅上午刚刚走访了戈壁市的几处牧民居住点,心情不错,现在再看到规模宏大、建筑物似乎看不到头的金属冶炼厂,非常高兴:

“这个工厂是今年蒙古十大工程项目之一,现在提前两个月完工,未来我们的用铜就不需发愁了!”

冶炼厂厂长、五期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工业工程系的杨骏驰硕士介绍道:“戈壁市是由原蒙古东戈壁省、中戈壁省和南戈壁省组成,该地区铜矿石储量异常丰富,仅满都胡县、汗博格达县境内的铜矿石储量高达五亿吨,黄金四万多吨,其中我们正在开发的这个奥云陶勒盖矿井的矿石含铜品位,高达两千万吨,此外还蕴含黄金七百余吨。

在居民小区建设的同时,便是沼气池的规划和建设。

沼气池与筒子楼、养猪厂和养鸡场相结合,在空旷的地下修建沼气池,地上修建太阳能采暖的猪舍和鸡舍,人畜粪便通过进料管自动流入沼气池内,发酵产气后的沼渣、沼液靠沼气自身压力,从出料口自动流出,一次填料可常年连续产气,中途不需要大换料,使用管理十分方便。

沼气池除了向筒子楼提供烧水、煮饭和电灯照明的沼气外,沼液可以直接添加到饲料中,喂猪喂鸡,还可以转化为优质的有机化肥,直接施入温室或大田作物,对于粮食、蔬菜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为了加大种植期,节约用水,农业区广泛采用钢架塑料大棚进行种植,对农作物的灌溉大都采用滴灌技术,在大棚里安装有太阳能取暖设备,这样即便是在严寒的冬季,也可以种植耐寒的农作物。

根据地理条件不同,在稳定河谷及平原地区稻谷和小麦生产的同时,在较为缺水的地区大力发展玉米、土豆、番薯、洋葱、胡萝卜、甜菜的种植。

“我们这个冶炼厂相关的生产车间及附属厂房和设施,建筑多达一百二十六栋,包括鼓风系统、废热利用设施、氧气站、耐火材料加工、实验和化验室、环境保护设施、成品库、渣场、场内外运输、火电站、排水、供气、通讯、修理和仓库设施等等,车间里安装的生产设备包括备料、熔炼、吹炼、精炼、冶炼烟气收尘及二氧化硫烟气制酸、贵金属回收、炉渣处理等,行政管理与生活设施包括厂部行政管理楼、宿舍、住宅区和一所配套的包括托儿所、小学、中学和技工学校在内的教育用楼。

“根据规划,今年年底前,我们冶炼厂可实现月产铜两万吨,明年二期工程投入运行后,可实现月产铜五万吨,待三期工程建成,其他几个铜矿矿山也会投入开采,届时可破纪录地达到十万吨的月生产规模。”

安毅欣慰地道:“非常好,规划设计得很合理,在修建联通南北的公路的同时,通过大型钢管把水从鲁伦河引到戈壁市,满足了冶炼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所需。待明年通上铁路后,想必戈壁市的发展还会加速。”

尤其是土豆,目前许多欧洲国家,包括德国在内,军队、平民都是用土豆作为主食,而蒙古地区沙漠和戈壁众多,沙地对土豆生长的形状规则极有好处,如果是泥地,土豆的生长膨胀,会往松的地方去,造成土豆的形状不规则,蒙古地区的日照时间比较长,有利于土豆固性物的积累。

另外,种植土豆利于节水,一亩小麦年需耗水是六百至八百立方米,种土豆却只需要四百方左右,几乎节约了一半。产量方面,即便是优质小麦的亩产量也只有四百公斤,而土豆的亩产量却普遍在两吨以上甚至可以达到六吨,同样的一亩地,种植一亩小麦只够养活一个人,而种土豆却能养活三到四人。

到目前为止,各大农场已经开辟出二百三十万公顷土地,四月份种下的第一批作物已经收成,极大地缓解了蒙古地区所面临的粮食压力。

畜牧业方面,在安家军入主蒙古之前,蒙古的畜牧业实行的是公有制,草场和牲畜都是国家的,牧民生产毫无积极性,导致牧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牲畜的死亡率居高不下,破坏性的放牧对草场的影响很大。

针对这种情况,政府专门作出规划,对蒙古族牧民实行了“草场公有、承包经营、牲畜作价、户有户养”的草畜双承包责任制,把人畜草和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有效地激发了蒙古牧民的生产积极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