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 2)

加入书签

她和同学骑车出去遛胡同,在草地上铺报纸打八十分,吃路边的羊肉串,做家教攒钱买花哨的连衣裙。这个在外人眼里看起来不过是三流的大学对她来说就是天堂,天堂的空气是自由的,背后没有眼睛。

假期回家的美林与之前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激起了父亲的怒火。怒火在父亲的老同学来拜访后爆发了。

□□是老同学听说美林在北京上学,便热情的介绍自己的儿子在北京大学读书,又问起美林的大学,不是北大,那是清华还是人大呢?

父母大人(上)

有一首老歌这样唱: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如果你看到这句,耳边自动响起李娜高亢的嗓音,甚或者眼前浮现赵丽蓉的影子,那么,基本可以断定,你和美林是同龄人)。这句歌的文艺版是张爱玲的名句: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美林最大的疙瘩最肥的虱子是与父母的关系。

美林自小不是个出众的孩子。她长得不算美,既没有粉嘟嘟的脸也没有水汪汪的大眼睛。她也不算聪明,上学后的成绩大多数徘徊在班级平均分上下。她也不够早熟,不懂得表现自己也不懂得讨好别人。她就是汪洋中的一滴水,永远的分母。

因此,美林一度认为自己不被父亲喜爱是应该的,父亲是那么的优秀。60年代的大学生在那个南方的小城屈指可数。父亲不仅在自己的专业上为行中翘楚,为着查阅原版资料,除却学校里学的俄文,还自学了英法德日四国外语。美林对于父亲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在窗前伏案的背影。

小时候的美林也还算是父亲的掌中宝。毕竟,那个年代对于孩子的最大要求是听话。冲突发生在美林没有考上重点中学。这对父亲是个巨大的打击。怎么会呢?陈某人的女儿怎么会连重点中学都考不上呢?他托了关系,走了后门,一定把美林塞进了重点。“斯文扫地”他痛心疾首的对美林说,“爸爸为了你斯文扫地”。他起初觉得美林是一时的发挥失常,但进了重点中学的美林连中线都到不了了,几近“差生”。于是他又坚信这是由于美林不够努力的缘故。然而再督促美林也没有太大的进步。偶尔的一次好表现总被其后的退步击倒。当美林开始惧怕让父亲失望,再加压,美林就会病。

母亲对父亲的决定一贯的支持,但美林反复生病让母亲恐慌,“你会把女儿逼死的”。也许是这句话让父亲彻底放弃了拯救美林的念想。

没有了父亲的时时督促,美林的学习也还是维持在那个水平线上。意料之中的,她没有考上重点中学的高中部,她上了一个普通的高中,又“极其幸运的超常发挥”上了一个普通的大学。这期间父女除了简单的对话,几乎没有交流。父亲看美林眼神起初是恨铁不成刚,后来就是完全的放弃。美林曾经对母亲说:“你再生一个吧,再生一个聪明的弟弟给爸爸。”后来美林才知道,就算没有计划生育政策,母亲也没可能再生。因为母亲习惯性流产,即使是她,也是保了又保的结果。

母亲因此对父亲愧疚。美林因此对母亲愧疚。美林觉得如果自己能优秀一些(是的,那个年代,喜欢用“优秀”来形容人),母亲对父亲的愧疚就会少一些,不必象对父亲事事顺从,唯唯诺诺。

青春期的美林认为自己是父亲生命中的污点,是母亲永远的包袱。她不止一次的想到过结束自己的生命,没有去做的原因只是缺乏勇气。也就是这样让她更看轻自己,就象父亲所说的“你还能干些什么?你什么都干不成!”

离开家乡,到北京来上大学,美林觉得这是她一生最好的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